曹操袁紹相爭多年為何劉備等人不來搶奪地盤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末年,諸侯並起,其中以袁紹最為強大,坐擁四州,將士百萬,文官武將極多。而曹操坐擁兗州和徐州,手上有漢獻帝劉協,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與袁紹二人都有稱霸天下的雄心,所以一戰在所難免。他們交戰的過程,前期以袁紹勢大,壓的曹操動彈不得,後因袁紹的謀士參謀許攸投了曹操,曹操得到內部消息燒了袁紹的烏巢糧倉,才改變些頹勢。
這兩大諸侯相爭多年,劉表、劉備、孫權為什麼沒有出來爭搶地盤?我覺得這三位並不是沒有出來爭,只是他們自己都有個人的打算,下面由我給大家一一道來。
劉表
袁紹和曹操打起來時,劉表已近六十,雖擁兵十萬之眾,早已沒有爭霸天下之心,只想保有荊州之地做一方諸侯。
太祖與袁紹方相持於官渡,紹遣人求助,表許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漢間,觀天下變化。
袁紹曾派人去向劉表求助,劉表答應了,但沒有派兵去,他也沒有幫助曹操。袁紹和曹操兩者相爭,劉表從頭到尾都沒有參與。
劉備曾經勸過劉表,讓他趁曹操帶兵北征,許昌空虛時,率大軍乘機奪取曹操的地盤,若成功,就可以稱霸一方。
玄德乃往荊州,說劉表曰:「今曹操悉兵北征,許昌空虛,若以荊襄之眾,乘間襲之,大事可就也。」表曰:「吾坐據九郡足矣,豈可別圖?」玄德默然。
劉表雖外貌儒雅,而心裡多疑忌,也怕劉備趁機奪了荊州之權,再加上荊州內部勢力相爭,後來並沒有聽劉備的建議。
等到曹操領兵回許都後,表現出有吞併荊襄之心,劉表又懊悔了。和劉備說:「昔日悔不聽賢弟之言,錯失好機會。」
說明劉表對袁紹和曹操的相爭,一開始是想坐山觀虎鬥,後又因荊州內部事務,猶猶豫豫,錯失了最好攻擊曹操的時間。在曹操大勝歸來,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無力與曹操對抗。
劉備
劉備是早就參與了袁紹和曹操的戰爭,早在曹操征討徐州時,劉備就向袁紹求援。袁紹應諾,屯兵官渡,有攻打許都之心。
在曹操東征劉備時,許昌空虛,袁紹又猶豫不決,以小兒病重不願出兵,氣得他的謀士參謀田豐以杖擊地,說大勢已去。
劉備徐州兵敗,隻身匹馬來投袁紹,袁紹對他還不錯。後因義弟關羽殺掉袁紹大將顏良和文丑,遭袁紹猜忌,才不得不離開冀州。
劉備和義弟關羽、張飛相聚後,帶領四五千人馬去守汝南,與守汝南的劉辟、龔都合兵一處,有數萬之眾。
當劉備聽到曹操提軍出征冀州,便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曹操大驚,隨後親自提兵來戰劉備。
兩軍相戰於穰山地面,曹軍因遠來疲憊困乏,沒有抵擋住劉備。後來曹操使計,派兵攻打汝南,切斷劉備的後路,劉備不敵敗走,轉投荊州劉表。
曹操和袁紹爭鬥期間,劉備一直想趁機會擴大地盤,但因他實力弱小,一直未有建功。後在劉表處,也多次勸劉表攻取許昌,劉表不同意,劉備也無能為力。
孫權
袁紹和曹操剛開始相爭時,袁紹曾派遣使者去說服孫策,與他聯兵一同征討曹操。孫策也正有此意,還沒等他帶兵出行,小霸王孫策就被刺殺,此事就暫且擱置。
而孫權剛剛接位,東吳境內也不太平。孫權先要安撫境內各種勢力,根本就騰不出手來北上相爭。
孫權曾向魯肅請教東吳如何相爭天下?魯肅給他定的計策是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鬥,趁北方多有戰事,剿滅江夏黃祖,討伐劉表,得到荊州之地,以長江之險據守,然後建號稱帝。
肅竊料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今乘北方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而據守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祖之業也。」權聞言大喜,披衣起謝。
孫權同意了魯肅的建議,開始打理江東。後聽從諸葛瑾之言,沒有同意和袁紹一起出兵,而是歸順了曹操。
所以袁紹和曹操相爭期間,孫權並沒有任何動作。並不是他沒有爭霸天下之心,而是江東的國策是爭奪荊州之地,所以他們與劉表多有摩擦,常有爭鬥。
對於袁紹與曹操之爭,從劉備、孫權、劉表三人的情況看來,劉備連個地盤都沒有,就算他有心想相爭,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孫權剛剛接位,先要調整治下各種勢力,也是沒辦法介入這兩人相爭。而劉表是最有機會的,也是最有實力的,完全可以介入,好坐收漁利。但他卻無爭霸天下之心,只想守著荊州做一方諸侯,才錯失良機,後來被曹操滅了。
你是如何看待他們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