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殺司馬懿,卻殺死楊修?三國歷史中記載,曹操廣納賢才多次大膽的任用賢才能人,但曹操為何非要殺死主簿楊修呢?據說,曹操是在自己即將死去時才下令殺死楊修,人們一直好奇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原因終於揭開了,下面小編帶你看。

關於楊修的死亡,由於,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證據。比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遂打開分給眾人。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主簿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裝,並因此被曹操立即殺掉。其實,這是楊修死亡的一些外在因素,真正的根本原因,完全在於其的政治立場。

其一,楊修以及代表政治立場是站在曹操對立面的。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的改革派。楊彪為尚書令的時候,就對曹操有所看法,更不用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更加有著不可協調的矛盾。禰衡在評論許昌眾人的時候,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當時的禰衡和孔融之類名士,對曹操以及曹魏的重臣如荀彧、陳群、司馬懿等是很看不起的,甚至可以說處處與曹魏政權作對,楊修也是屬於這個陣營。

君不見,哪些曾經拂逆曹操或者站在曹操對立面的人,如崔琰太直,罰為徒隸,跟蹤監督,「心似不平」,遂賜死;許攸、婁圭,雖是曹操的故舊且都立有功勞,只因有輕視曹家的言論,便都殺掉;孔融是名士,但好唱反調,也殺掉;就是佐曹起家的首席謀士參謀荀彧,因對其要當魏公提了點不同意見,便不肯饒過,逼其自殺。楊修好賣弄小聰明,揭操之短,曹操當然不會放過他。

其二,楊修站在曹丕的對立面。曹操在選繼位人的時候,楊修是輔助曹植的,由於楊修的策劃,曹植明顯佔了優勢。當時的曹植和曹丕兩邊都有不少智囊謀臣,歷史記載「(曹)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也就是說,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而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朱鑠。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參謀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心計深沉,文才也佳。

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麼政治和軍事經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鬥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曹丕於是就這樣在四友的策劃下,於奪嫡的爭鬥中逐漸佔了上風。在鬥爭之中,出現了楊修誣告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嫌疑,以及曹植司馬門事件,導致曹丕成為太子。

  就這樣,為避免身後的兄弟殘殺和分裂,曹植的勢力必須翦除,楊修的通達機敏成了曹操最大的心病,除掉楊修也成為必定,只是時間的問題。君不見,曹丕稱帝之後,曹植的智囊基本都被殺。

不久,機會終於來了,也就先前文所說的行軍口令「雞肋」事件,曹操借口這次洩露軍事機密,殺掉楊修。那麼曹操為何不殺司馬懿呢? 其實,曹操也想殺司馬懿,曹操曾經給臣下說:司馬懿鷹目狼顧,不可賦予兵權,久必成國家大患。其一,是司馬懿會隱忍,低調的掩飾自己,不像楊修那樣高調。其二,司馬懿是站在曹丕立場的,是曹丕的堅定支持者,曹丕影響了曹操。其次,司馬懿年紀偏大,跟楊修沒得比,曹操認為司馬懿不可能活過曹丕。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