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向唯才是舉但有一個底線,華佗就是觸犯了才被殺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一向唯才是舉但有一個底線,華佗就是觸犯了才被殺

在著名的《求賢令》中,曹操強調自己「唯才是舉」,但緊接著還有一句「吾得而用之」——這也是曹操用人的底線,無論什麼樣的人才,只有能為我所用才是真正的人才,不為我所用又有什麼意義?華佗就是很好的例子。

雖然在正史中沒有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事跡,但確實給陳登、周泰等名人看過病。周泰是孫吳戰將,有一次他受了重傷,華佗把他治好了,這件事影響很大,連曹操都知道了,趕緊請他來給自己治療頭風。華佗採用針灸的辦法,不久就讓曹操感到腦清目明,頭也不疼了。曹操很高興,就把華佗留在身邊,當自己的保健醫生。

一開始,曹操還允許華佗給老百姓看病;擔任丞相後,他便要求華佗專心為自己看病,不再為其他人服務。華佗曾被推舉為孝廉,並被太尉征辟去做官,但他都拒絕了,心無旁騖地做在當時地位低下的醫生。因為如果不能經常接觸患者,他便無法提高醫術,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醫生,華佗自然有點兒鬧情緒。

後來,他借口思鄉,回家了。到了家,他就說妻子病了,遲遲不歸,曹操幾次寫信去催,又派地方官前去看望,華佗仍然沒有動身回來的意思。曹操大怒,派人前去核實,交代說如果華佗之妻真的病了,就賞賜他小豆40斛,寬延其假期;否則,就把華佗抓起來。使者去了一看,華佗之妻沒病,華佗想當個體行醫者,不想當專職醫生,便撒了謊,於是華佗被抓。

謀士參謀荀彧求情說華佗本事很大,希望能對他從寬處理。但曹操的怒氣未消,大罵華佗是「鼠輩」,下令將其處死。曹操一向唯才是舉,又很能容人,為何會容不下名醫華佗呢?

因為曹操帶隊伍一向法令很嚴。華佗來到曹操的身邊,就是曹操的屬下,有令必行、有征必應,這是基本紀律,無論你是著名將領還是名醫,找個借口不執行命令是不被允許的,如果可以有例外,領導今後還怎麼要求別人?

連曹操本人在紀律面前也不能有例外,「割發代首」的故事正是出自正史《三國誌》。曹操認為華佗犯了罪,把他押回許縣「考驗首服」,說明朝廷不僅審問了華佗,華佗還認了罪。具體罪名雖不詳,但應該是「不應召」「大不敬」這些當時通行的罪款。既然認了罪,華佗自然得伏法,這是法理的要求。

而且,曹操的性格有兩面性,一方面很能容人,降將徐晃、張遼和欠下曹家血債的仇人張繡、賈詡等因為與曹操的目標合拍,他們在曹營都發展得很好。劉備、關羽等人也曾得到過曹操真誠的接納,在這方面,基本上都是別人負曹操,而曹操很少負別人。

另一方面,曹操又特別痛恨欺騙過自己的人。荀彧只因有一件重要的事瞞著曹操,曹操便窮追不捨,讓對方下不了台,以致荀彧鬱鬱而終。華佗請假久不歸,曹操「累書呼」,已經給了華佗機會,但華佗仍不歸,作為領導,曹操對這種不聽安排的下屬自然極為不快。得知華佗在撒謊,曹操自然要把違紀和欺騙兩項罪責一併處罰。

再說,曹操雖然很認可華佗的醫術,但並不認為華佗是天下唯一的好醫生。有人勸他不要殺掉華佗,曹操說:「不用擔心,天下難道再找不來這樣的人了?」從某種意義上講,若人才不能為我所用,其本事越大越有害,因為他們有可能為對手所用,曹操對這樣的人只能除掉,華佗之死也就成了必定。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