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曹操有廢帝之心嗎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曹操一步步稱公稱王,距離稱帝只剩一步之遙,但他到死也沒踏出這最後一步。其實以當時曹操的權勢,他完全可以廢除漢獻帝劉協,自立為帝,改朝換代,曹操為什麼沒這樣做呢?這樣一來是不是也可以證明曹操是一位不忘初心的人,既然答應一生侍奉漢室,就說到做到,把改寫歷史的機會留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曹操的確是差臨門一腳,但這也改寫了後人對於曹操的評價。
曹操在世人面前的形象通常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面目出現,《三國演義》也有意把曹操刻畫成一個奸雄模樣。然而他卻始終是沒有登上帝位,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不忘」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初心
在曹操早期的時候,其志向則是匡扶漢室,而之後的所做也是往這個方向而努力的,不過在自己一步步走向高位後,由於眼界的原因,對於匡扶漢室的定義並不是那麼的簡單了,而對於「奉天子」的政策更是始終貫徹,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挾天子」,可以說後期的時候,之所以沒有登上帝位,在小編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初心的保守。
另外,外部割據勢力未除
在這一時期,曹操一旦是將漢獻帝劉協的帝位取而代之,那麼也就等於是給了孫權、劉備最好的起兵理由,打著維護獻帝、維護漢室的旗號,這樣一來肯定是能夠有著大量的人來響應其號召,這樣的情況之下,曹操也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也就相當於是將袁術的悲劇重新上演了一遍。
還有就是曹操不廢除漢獻帝劉協也是政治上的需要
在當時那樣一個局勢複雜的情況之下,各方勢力盤踞,而曹操想要一統天下,不管是為了漢室的江山,還是為了以後能夠取而代之,這一時期,漢獻帝劉協都是一張別人沒有的好牌,可以說是將自己放在了絕對的正統,也就是說在對外的命令上,都是由獻帝的名義發出的,而像劉備等人則不一樣,他們就算是一方諸侯,但也是臣子。可以說由漢獻帝劉協在,對曹操是有力而無害的。
在公元196年,也就是建安元年,這時候擔任兗州刺史的曹操迎接漢獻帝劉協入駐洛陽,但不久之後馬上遷都許昌。這不但反映了但是曹操軍事力量的不成熟,同時也反映了曹操對於朝中大臣忠於漢還是忠於曹的擔憂。漢獻帝劉協賜曹操節鉞,自此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時代開始了。但這個時代,曹操所有的政令都是打著漢獻帝劉協的旗號。即便南下討伐孫權,追擊劉備也都不是曹操以自己的名義。
綜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沒有登上帝位,一方面是保守自己一份匡扶漢室的初心,一方面是外在的威脅沒有清除,再有就是獻帝在則是一份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