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官渡之戰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對於官渡之戰來說,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經此一戰,曹操和袁紹的實力此消彼長,最終的結果是曹操成功消滅了袁紹的勢力。那麼,問題來了,官渡之戰後,袁紹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嗎?
一
首先,在筆者看來,官渡之戰後,袁紹依然具有東山再起的可能,甚至只要時間足夠的話,袁紹的實力依然能積累到對曹操的優勢。對於官渡之戰來說,雖然重創了袁紹的主力,迫使袁紹只帶著八百騎兵逃走。但是,在地盤上,握有四州之地的袁紹,依然是東漢末年地盤最大的諸侯,並且,在所轄人口上,袁紹也要明顯大於曹操。當然,在氣勢上,曹操挾官渡之戰大勝之威,要明顯強於袁紹。不過,袁紹只要堅守一兩年,曹操勢力的這一氣勢自然不斷衰弱。
二
根據陳壽在《三國誌》中的記載,在官渡之戰,也即公元200年後,曹操用了八年左右的時間才平定河北地區,並且,在佔領袁紹故地的過程中,曹軍也遇到了激烈地抵抗。而這,凸顯出河北一帶百姓對於袁紹勢力的擁護。不過,對於袁紹勢力來說,卻有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也即內部派系林立。在官渡之戰前,荀彧說袁紹如何差、曹操如何好,郭嘉獻十勝十敗論,有些是虛詞,但核心在於:袁紹集團太多掣肘,派系太雜,下決斷牽扯太多。
三
特別是袁紹的幾個兒子,比如袁尚、袁熙、袁譚之間的內鬥極大消耗了其本身的實力,因為其各自為戰,這反而讓曹操順利地各個擊破。而這一情況的出現,關鍵原因就是袁紹公元202年就去世了。建安七年(202年),也即官渡之戰後的第二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袁紹一死,其幾個兒子之間都擁有一定的兵馬,而且互相不服氣。好比三根分開的筷子,最終被曹操一一扭斷。由此,袁紹想要在官渡之戰後東山再起,要麼多活幾年,要麼在幾個兒子中確定好一個繼承人,並削弱其他人的勢力。
四
最後,為了要順利東山再起,袁紹不僅要解決內部的派系問題,還應該和荊州劉表、江東孫權結盟。其中,因為孫策於公元200年遇刺身亡,所以官渡之戰後,掌握東吳大權的是孫權。對於袁紹來說,如果可以和劉表、孫權結成對抗曹操的聯盟,那麼,處在中原地區的曹操必將面臨腹部受敵的險境,最終會被這三大勢力逐漸削弱乃至於消滅。當然,如同後來並不穩定的孫劉聯盟,想要讓三家齊心合力對抗曹操,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