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戰袁紹戰略戰術遠勝曹操,為何還是輸了?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三國網小編一起看下去。
很多人因為曹操在官渡之戰以少勝多,大破袁軍,都認為曹操智勇過人。「勝者為王敗者賊」,無論《三國誌》《三國演義》還是現在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官渡之戰中曹操聰明而袁紹是個笨蛋。以少勝多的勝利自古以來每每令人讚賞,但是大家仔細想想看,曹操和袁紹當時被稱為中原兩強,兵力應該相差不多的,為什麼曹操在官渡只有1萬人(也許是兩萬或三萬)而袁紹卻有10萬之眾呢?(曹操再窮也不會只有1萬人守衛中原吧)而且為什麼袁軍兵那麼多不缺糧曹操兵那麼少反而會缺糧呢?形成這種情形其實恰恰說明了袁紹戰略的成功,曹操戰略的失算。
因為曹操當時把軍隊演黃河佈防,把布將都派了出去,曹操這麼做只會有兩種可能:一是誤以為袁軍會全面進攻;二是曹操不知道袁紹會從哪裡開始進攻;所以,曹操分散了兵力,兵法有云: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袁紹正是利用曹操人兵力分散的弱點集中兵力渡過黃河直搗官渡,所以從當時形勢來看,袁紹那麼做其實是對的,而相反如果按照田豐的計策分兵騷擾曹軍的話就會正中曹操下懷。後來曹操雖憑借出色的謀略消滅了顏良文丑兩支軍,本以為袁紹會害怕曹軍而撤兵。但是曹操卻又失策了,袁紹拒絕了沮授建議,把10萬袁軍渡過黃河,直搗官渡。而曹操在官渡只有1萬人,還傷了二三千人。袁紹集中用兵,以多擊少,直逼許昌,打亂了曹操原本的軍事部署,造成了只有曹操本隊以不足1萬面對袁紹全軍10萬的局面,袁紹占拒了絕對的主動和上風。
面臨如此的困境,曹操信心大失,向許昌的荀彧寫信打算撤回許昌,在荀彧極力勸阻之下才放棄了撤軍舉動。曹操兵少,沒有實力與袁軍抗衡,只好堅守等待時機,同時,曹操命官渡附近的徐晃軍想方設法截燒袁軍的糧食,雖然徐晃打敗了韓猛的運糧軍,燒了糧食。但是從史料記載來看,這並沒有影響袁軍。而恰恰相反袁紹對曹操運糧隊的打擊卻很嚴重。袁紹又派劉備深入曹操的敵後---汝南,發動當地群眾和黃巾軍打游擊戰和騷擾戰。使得曹操不但兵少的可憐連糧草都奇缺。所以袁紹當時在戰略和戰術方面仍然是正確的和成功的,而沮授的憂慮是多餘的。
然而老天卻偏偏倒向曹操這一邊,袁紹身邊的許攸叛逃曹軍,建議曹操偷襲烏巢------袁軍的總屯糧處。這個建議是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和不理智的,因為烏巢坐落於袁軍大營以北,如果被袁軍發現或被烏巢的袁軍打敗的話,曹操和曹軍決無生還可能。但是曹操當時只有1個月的糧食了,如果不這樣做的話,曹軍也會因糧斷而被消滅。所以曹操決定孤注一擲,在烏巢拚死一戰,「士卒皆死戰」,終於把烏巢的糧食燒光了。
這下該袁紹面臨生死抉擇了,袁紹其實心裡清楚,即便讓所有軍隊都去救烏巢,也無法挽回烏巢的糧食了,袁軍軍心大亂是遲早的事,所以袁紹痛下決心,讓大將張郃率重兵進攻官渡大營,對烏巢糧食被燒一事對全軍保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拯救10萬袁軍免遭潰敗。關於史書上記載,張郃後來的反叛是因為郭圖的讒言的事情,我認為這有點讓人無法相信。我個人認為,這段記載不過是為掩蓋張郃叛離袁紹的事實故意寫的托詞。真實情況可能是,張郃在攻打曹營的時候受到了曹軍的攻心戰,或者張郃是因為其他原因故意的叛逃曹軍而造成了袁紹最後一絲希望的破滅。不管怎麼說,曹操勝利了。我認為,官渡之戰其實並不像《三國誌》上寫的那樣,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認為曹操在這場戰爭中顯示出了多麼高的智慧,認為曹操大智大勇什麼的,從曹操陷入兵少糧少這件事就可以看出袁紹其實在官渡之戰前期和中期的策略是正確的,田豐和沮授的建議其實也不是多麼高明。曹操能贏得這場戰爭,運氣成分很大,曹操所謂的大智大勇,他偷襲烏巢的舉動,其實不過跟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的表現如出一轍,曹操僅僅體現出了項羽的拚命精神而已,而並不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的打仗方式。袁紹在這場戰爭中的表現其實並沒有什麼戰略和戰術上的失誤,唯一的缺點就是御下不嚴,用人不是很妥當,導致烏巢失守,張郃叛逃。不過史書畢竟是魏國人和晉國人寫的,自然要抬高曹操和張郃,貶低袁紹了。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這場戰爭的真實情況,那就是袁紹的軍事能力並沒有那麼差,曹操雖然很有謀略,但也不是像常人認為那樣那麼用兵如神而沒有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