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身為一個作用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的勢力龐大的軍閥,是東漢末年風雲變換的中原最為搶眼的一位。所以像袁紹這樣有著深厚家底的人,自然是有人來幫他打底和運籌的謀士參謀。袁紹手下有著最為出名的四名謀士參謀,分別是田豐、許攸、逢紀和審配。
田豐為人比較耿直,原本是東漢朝中的官員,因為不恥與專權的宦官為伍,辭官歸家去了。後來遇到袁紹起兵,就應邀做了袁紹的別駕,為其攻打城池出謀劃策,並實現自己匡扶天下的願望。田豐極有遠見卓識,也很有計謀。在他的幫助下,袁紹成功打敗了公孫瓚,取得幽州。但是袁紹昏庸起來也是令人大跌眼鏡的,田豐明確指出恭迎天子的重要性,但是袁紹沒有聽取,導致後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再有就是田豐認為攻打曹操最好的方法是持久作戰,但是袁紹急於求成,即便田豐力諫也是不聽。最後袁紹在官渡大敗,正史中袁紹因為羞於見到田豐,故將其殺害。
許攸雖然有才華,但是在袁紹軍中並沒有得到太大的重用,所以他一直對袁紹是心存芥蒂的。官渡之戰中,因為家人犯法被投入大牢,這使得前線的許攸更加存有二心。於是戰前倒戈曹操軍中,並向曹操獻計偷襲了袁紹的屯糧處。不過許攸雖然有才,卻也是貪得無厭的小人,所以不知滿足的許攸被曹操斬殺。
至於逢紀和審配,二人起先就開始明爭暗鬥。逢紀喜歡玩弄權術,到頭來因為私心過重,被袁紹的兒子殺死了。審配則是沒有大局觀,大敵當前還將前線的許攸家屬關入牢中,導致許攸臨陣倒戈。
袁紹手下大將
袁紹能夠拿下冀州、青州、幽州和并州四大州的廣袤土地,自然是他麾下有著一幫能征善戰的驍勇將軍了。不過袁紹手下的將軍,基本上都是能打,但是性子比較急,沒有多少智謀的人,荀彧就評價多為匹夫之勇。
袁紹的大將最有名的自然是被時常並提的顏良、文丑。在後來的演義小說《三國演義》裡,二人都是被關羽斬殺,但在正史上只有顏良是死於關羽的大刀下的。顏良、文丑素來以勇猛著稱,所以孔融勸曹操小心二人。在官渡戰役起初階段,曹操採用了謀士參謀的意見,先在延津佯裝渡河,分散袁紹大軍。另一邊曹操率兵向白馬河進發,同顏良相遇。由於顏良始料未及,倉促迎戰,慌亂中被關羽在亂軍中斬殺。後曹操的運糧車隊出現在白馬附近,完全暴露在袁紹的視野中,實際上這是曹軍的誘敵計策。文丑率軍前來搶掠物資,正在起興的當頭,被曹操率領的六百士兵斬殺。
袁紹軍中除了顏良、文丑之外,實際上還有實力不亞於他們二人的將士存在。後來失守烏巢的淳於瓊,本來是個武藝極為高強的人。可能因為他猜測曹操不知道烏巢有糧草存在,所以喝的伶仃大醉被曹操殺個正著。另外韓猛也是個極其勇猛的人,只是在《三國演義》中極少被提到。只有一次曹操想截袁紹的糧草,但是他猶豫不決,就是因為護送糧草的人是韓猛,可見他的實力是不容小覷。
雖然袁紹手下有很多片實力非凡的將領,但是身為領導的他優柔寡斷,錯過了很多良機,失敗也是在所難免的了。
曹操和袁紹
曹操,字孟德,沛國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是當年丞相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曹操最後投奔了袁紹,這是怎麼回事,曹操和袁紹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漢靈帝之時,曹操官拜太尉,歷經了四代漢帝,曹操嶄露頭角的時候還是震驚全國的黃巾軍起義爆發之際。曹操以騎都尉的身份領兵,同黃埔嵩一道大破了穎川的黃巾軍,為平叛起義軍立下了功勞。後董卓入主洛陽,殘害忠良,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反造追殺。曹操逃出洛陽,回到老家聚集了屬於自己的軍隊,這是曹操投奔了袁紹。
袁紹出生於「四世三公」的世族大家,所以早先的名氣就要比摸爬滾打的曹操來的大。袁紹早年在地方任縣令的時候,就以能幹聞名,當他看到漢室政治日趨黑暗後,在家聚集了眾多的黨人。董卓禍亂洛陽都時,袁紹避禍逃出,後召集天下諸侯組成聯合盟軍西進討伐董卓,其中就包括曹操。奈何盟軍並非齊心,只是嚇跑了董卓,並沒有起到什麼實際性的作用。
討伐董卓無果後,袁紹巧占冀州,並令曹操代理關東地區。當袁紹同公孫瓚相互廝殺的時候,曹操抓住了時機迅速發展壯大了自己。期間曹操力排眾議,迎來了東逃的漢獻帝劉協,從而能夠令諸侯,為其政治手段的實現提供了諸多方便。
當袁紹收拾完公孫瓚後,才發現原本的小弟曹操已經有了威脅之勢,故而集結重兵南下同曹操進行了戰略性的決戰——官渡之戰。因為袁紹的剛愎多疑,優柔寡斷,任人唯親等諸多弊端,導致官渡之戰慘敗,從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