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官渡之戰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官渡之戰袁紹為什麼會失敗?袁紹到底輸在什麼地方?
軍事活動的本質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力量對比問題,或者不僅僅是紙面上能看到的力量對比這麼簡單。看上去也許會不費吹灰之力贏下來的戰役,深層次卻可能會出大問題,發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戰就是這樣一個典型案例,無論怎麼看都覺得必定會勝利,佔絕對優勢的袁紹集團,最終卻被怎麼看都不佔優勢的曹操集團打敗,這中間的關鍵,其實就在於那些並沒有發生在戰場上的較量。
首先,相比較曹操來說,袁紹勢力的內部矛盾極為嚴重,甚至可以說嚴重到了根本就難以協調的程度。這主要來自於袁紹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袁紹所指定的繼承人備選有兩個,長子袁譚和幼子袁尚,因此他的謀士參謀也分成了兩個派系,以辛評、郭圖等為主的袁譚派和以逢紀、審配等為主的袁尚派。事關自己未來的榮華富貴,自然不可掉以輕心,但也正因如此,袁紹集團的內部矛盾很快上升到了敵我矛盾的程度,以至於在整個官渡之戰中,派系鬥爭直接影響到了袁紹軍的基本戰略戰術佈置。例如許攸曾對袁紹提出要奇襲曹操軍的本陣大營試圖扭轉兩軍對峙的局勢,結果審配、逢紀等人向袁紹提議說不能相信許攸的言論。這直接導致了許攸一怒之下反水曹營,出賣了袁紹軍的軍事部署情報,讓「火燒烏巢」事件發生,導致了官渡之戰袁紹軍的全面失敗。因此,袁紹集團的內部矛盾,可以說直接影響到了袁紹在官渡之戰中的作戰計劃,客觀上使其喪失了許多機會。
其次,袁紹選擇對曹操開戰的時機其實並不好,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利於曹操的抵抗而非袁紹的進攻。在官渡之戰開打前的數年時間內,袁紹集團所統治的冀州、青州和并州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和乾旱,人口特別是青壯年勞動力死傷慘重。這就導致袁紹集團潛在的兵源和糧草補給陷入了一個很大程度的短缺中,而更要命的是,袁紹已經有的部隊,因為連年與割據幽州的公孫瓚進行對抗,本身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削弱,軍心衰退,兵力疲憊。在這種情況下,袁紹對曹操所發動的官渡之戰,實際上具備的優勢沒有我們很多人想像的這麼大,反而在很大程度上被進一步拖垮。再加上官渡更加靠近曹操的本事地而非袁紹的勢力範圍,而這就讓袁紹在向戰場輸送糧草和兵源時,處在一個更加高度的消耗狀態中。要付出的戰爭成本和戰爭風險,遠大於曹操,也因此幾次失敗後,袁紹就撐不住了。
綜上所述,袁紹集團內部的激烈的政治鬥爭是內因,袁紹對曹操開戰的時機不對加上袁紹集團所具備的優勢沒有這麼大是外因,兩者共同作用下才導致了官渡之戰袁紹的失敗如此慘烈,直接葬送了一統北方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