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故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三國讀者,面對蜀漢的江山,複雜的內部派係爭鬥,老丞相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真可謂千古忠臣表率。
伯牙子期,知音難覓。在三國這個亂世之中,劉備和諸葛亮不僅是格式化的君臣關係,更是難得的一對知己。然而,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劉備和諸葛亮的融洽關係出現了裂痕。在吃到夷陵之戰的苦果後,劉備在白帝城這個地方安排自己的身後大事。等到諸葛亮和劉禪來到了自己身邊,劉備對諸葛亮囑托道: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此言一出,諸葛亮可謂驚恐萬分,泣不成聲,立即表示自己一定拼盡自己的老命來輔佐阿斗,絕對沒有二心。得到諸葛亮的回應後,劉備也就滿意的離開了人世。如今,在提到白帝城托孤的時候,不少人認為劉備的「君可自取「就是在試探孔明,而且在劉備的身邊,已經埋伏了諸多刀斧手。如果諸葛亮敢有二心的話,立即就會上前除掉諸葛亮。那麼,劉備真的做了殺掉諸葛亮的準備嗎?
首先,還是探討下白帝城托孤的背景。彼時的蜀漢已經失去荊州,加上被東吳的陸遜迎頭痛擊,可謂處在內憂外患的節骨眼。在當時的蜀漢內部,存在著劉備嫡系派、荊州派、東州派、益州派等四大勢力集團。對於能夠順利佔領西川的劉備,奉行的就是團結嫡系派、荊州派、東州派這三方勢力,適當遏制益州地頭蛇的統治策略。
在劉備白帝城托孤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已經去世,嫡系派只剩下趙雲等人,而且兵敗夷陵,也導致荊州派、東州派實力受損、在此形勢下,隨著劉備的去世,一直被打壓的益州本土派可能要反彈了。更為關鍵的是,當時的阿斗不過17歲,也沒有什麼政治手腕,很難平衡好蜀漢各個派系的關係。
由此,諸葛亮作為荊州派系的領袖,也是劉備路線的策略者和執行者,自然成為當時的最佳繼承者。當然,這種繼承既有可能是直接繼承劉備的皇位,也就是劉備所言的「君可自取」;另外就是給予諸葛亮特殊的權力來輔佐阿斗,讓後者將孔明當父親一樣對待。但是,無論怎麼樣,在劉備快要去世的時候,他必須讓各個派系的人馬明白,你們大家都必須聽諸葛亮的話。這樣,諸葛亮才能在後劉備時代維護好蜀漢內部的穩定,進而謀取中原,匡扶漢室。
值得注意的是,劉備還安排李嚴和諸葛亮一起來當托孤大臣。在筆者看來,儘管劉備知道李嚴是一個過於注重個人利益得失的人,甚至是抵制蜀漢向外擴張的力量。但是,就是這種看似不明智的安排,反倒體現了劉備的政治智慧。也即,雖然在劉備的心中,諸葛亮是忠臣,但是忠臣的權力一旦得不到制約,那麼也不排除膨脹乃至走向私慾的可能性。由此,拿李嚴來給諸葛亮掣肘,反倒說明諸葛亮才是劉備心中的最佳托孤人選。
最後,回到開篇的問題。在白帝城托孤時,劉備不僅是將劉禪托付給諸葛亮,更是將蜀漢王朝的穩定,乃至劉備的畢生心願交付給諸葛亮。所以,陰謀論的說劉備是在試探諸葛亮,確實低看了劉備的胸襟,也低估了諸葛亮的識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