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用人向來苛刻求全,魏延兩投劉備被他斥為腦生反骨,王平戰略格局都不錯被他生生打壓,但是他對降臣姜維卻另眼相待,甚至最後還把他列為繼位人選,姜維到底有什麼能力能夠讓他如此看重?
1. 政治能力
這是最有爭議的一點。現網友普遍認為,姜維的政治水平極差,不懂搞內政,對黃皓等奸人更是束手無策。看似有理,實屬荒謬。一個很淺顯的問題:姜維以一芥敵國降將的身份何以能平步青雲,仕途一帆風順,一直攀到頂峰大將軍的最高位?沒點政治才華能行嗎?蜀國的官場有那麼好混嗎?看看魏延,楊儀等人的下場就知道了。況且姜維以羈旅托國(這裡可以比較一下馬超在降蜀後的境遇,《三國誌》載「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最後竟至鬱鬱而終。唉,降將的日子真不好過啊!),為避嫌,無法多干預朝政,而昏庸的劉禪親小人,遠賢臣,不納忠言,以致蜀政日衰。偶早在前文說過了,黃皓等一干奸人背後有劉禪撐著,除非乾脆把他給廢了,否則就這一朱紫難辨的主,任誰也扶不起來。以此來苛責姜維,過矣!
2.人格魅力
蜀國滅亡後,舊臣郤正著論論維曰:「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可以說,姜維清廉正直,以儉持身的作風與孔明也是一脈相承的,正是由於他們的廉潔自守,帶動蜀國官吏由上而下,清廉成風,比之魏吳的吏治要清明得多。
3.儒學基礎
《姜維傳》載:(維)好鄭氏學,鄭玄是暢曉兩漢經學的大儒,姜維年少時就精通鄭玄之儒學,受其影響頗深,這可能就是他「好立功名」,「心存漢室」的根源所在,也可能成為他將來一意復興漢室,恢復中原的精神支柱之一。
另外順帶補充一點,姜維一開始當的可是文官,有史可證。
《姜維傳》載:(維)仕郡上計掾,州闢為從事。通俗點講,上計掾相當於現在的會計師,主管州郡人口和稅收等的統計報表等,司馬懿剛出仕時也曾擔任此職。
姜維降蜀以後,「亮辟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參見《姜維傳》)倉曹掾也是文職。
附引馬植傑院士的《三國史》為佐證:司空、丞相府還有掌管糧谷的倉曹掾屬,任其職者有劉曄、劉廙、高柔、裴潛、傅干、楊修等,都是比較有名的官員。蜀漢丞相倉曹掾曾由姜維擔任。吳國未見有倉曹掾屬,但設有節度,掌軍糧谷,初用侍中偏將軍徐詳主之,詳死,以諸葛恪代之。諸葛亮聞知,與陸遜書曰:「家兄年老,而恪性疏,今使典主糧谷,糧谷,軍之要最,僕雖在遠,窺用不安,足下特為啟至尊轉之。」遜以白權,權即轉恪領兵。由此觀之,掌管糧谷的倉曹掾是重要的官職。
4.才智機變
《姜維傳》載: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從中可以看出,孔明對姜維是經過仔細考察後才確認其思慮精密,才智過人的。偶猜測,姜維被逼詣亮時,可能與亮有過一席深談,亮大悅,異其才,遂委以重任的。(可參見《魏略》:「冀中吏民見維等大喜,便推令見亮。二人不獲已,乃共詣亮。亮見,大悅。」)
但最出采的還要算最後那一條詐降計,巧施離間,挑撥鄧鐘,遊說鍾會,以圖復國。
漢晉春秋曰: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硃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可見姜維抓准了鍾會的心思,一方面捧高了鍾會,把鍾會同古之名臣文種、韓信相比;另一面又像是為鍾會考慮,勸他歸隱山田。於是他很快就得到鍾會信任。
姜維是一個人才,他執政能力、軍事能力都不錯,只是可惜蜀國在他執政之時已經走了下坡路,無法再次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