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和李典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為什麼會充滿矛盾?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遼和李典之間的關係如何?他們之間為什麼會充滿矛盾?

張遼和李典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提到三國的魏吳爭鬥,有一場精彩戰役很多三國讀者都知道,張遼、李典以步卒八百人擊敗孫權的十萬大軍。江東集團幾十年後都無法跨過淮河,就是自這場戰役而起。

不過本屆並不打算細講這場戰役,戰役主角張遼和李典的關係才是重點要講的。

張遼和李典的關係是不太好的,這層關係無論是演義還是歷史書都有記載,他們屬於你支持我就反對,你反對我就支持的情況。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有一章節是這樣說的,孫權大軍殺近合肥,張遼、李典、樂進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如何迎敵。身為主將的張遼認為必須出擊,在兩位副將面前一頓演講,大打雞血,一副信我我就能贏的樣子。

李典就有點不夠意思了,沉默不出聲。不出聲的意思很明顯,人家講得這麼激情,一點掌聲都沒有,那就是反對的意思了。

而在20多年前的央視版《三國演義》裡,可能導演不想讓大家費心思去猜李典的心理活動,就安排李典當面反對張遼了,理由很簡單,兵少,出去肯定打不贏,在城裡守著打吧。

從軍事賬來算的話,誰的主張正確呢?其實兩邊都正確。主動出擊,逍遙津之戰成功了。而守著打呢,在幾十年後,諸葛恪帶著二十萬大軍連一個只有三千守軍的合肥新城都拿不下,也驗證了守著打也是可行的。

如果排除了軍事觀點的問題,那就是屬於我上面說的,你支持我就反對,你反對我就支持的問題了。

為何張遼和李典相互不對付呢?不是雙方的性格問題。張遼在跟曹老闆之前,也跟過好幾個主子,但沒見過他跟誰不和的,甚至在呂布手下任職時還頗受主子的信賴,所以張遼性格沒問題。李典呢?歷史記載他深明大義,不與人爭功,崇尚學習,尊敬儒雅,尊重博學之士,在軍中被稱為長者。像這種有長者之風的人,人緣好的飛起,也不太可能存在與人相處不好的問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黃書的托孤重臣李嚴,人稱「腹中有鱗甲」,意思就是他像個刺蝟一樣,跟誰都不對付。

那麼就是派系問題了,張遼和李典不和,事實上是曹魏「降將派」和「元老派」之間的矛盾。

曹魏的「降將派」是屬於怎樣一個情況呢?混不進曹魏「元老派」的圈子,只跟自己圈子的人玩。

我們先看看人,挑幾個有名又有代表性的來看。關羽(曾短暫投降過曹老闆),張遼,徐晃,這三人相互之間是特別友好的,因為大家的處境很像。

1. 大家幾乎是同期入職曹老闆公司的。

2. 大家都是山西老鄉。

3. 大家的特長和愛好相同(山西人尚武,喜歡切磋武藝)。

4. 大家都是投降過來的。

歷史上只是簡單記載了三人當中,關羽與張遼相互引為知己,關羽與徐晃有舊。不過在《演義》裡,關羽斬文丑那一章節,讀者們可能沒留意到,羅貫中有意地刻畫出這三人降將組之間的情誼。

首先,安排張遼和徐晃夾擊河北四亭柱之一文丑,還沒交手,張遼就被文丑一箭射下馬。文丑準備過來補刀之際,徐晃急輪大斧,截住廝殺,替張遼檔刀。當然了,徐晃也被羅貫中安排了,主角還沒出場,配角怎麼可以戰平反派的頭頭?於是徐晃掉頭就跑,文丑追了上來。這時候,主角關二哥策馬出現,救下了張遼和徐晃。由於二哥的主角光環影響,文丑和他只交鋒三個回合就慫了,趕緊跑,但關二哥有赤兔馬的速度加成,追上去就是一刀砍死了文丑。

上述哥仨屬於「降將派」中的武將,還有「降將派」中的文臣,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賈詡。

賈詡號稱曹老闆手下五大謀臣之一,但是他跟另外四位謀臣是沒什麼交際的,哪四位?荀彧、荀攸、郭嘉、程昱,這四人都是相互推薦入職,關係極深。至於賈詡,算不上排擠,但肯定不被這四人高看。因為賈詡出身不好,而且還是攛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挾持皇帝的始作俑者,名聲差到沒邊。所以五大謀臣當中,賈詡就相當於一個圈外人了,而且還是個獨苗,於是他很知趣,只要一下班了就回家裡蹲,絕不跟人應酬。歷史有記載,賈詡認為自己非曹老闆的舊臣,卻受到曹老闆重用,怕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

曹魏「元老派」又是怎樣的情況?其實可以再細分為兩派,「宗親元老派」和「外姓元老派」。

「宗親元老派」是曹魏集團最早跟創始人曹操一起創業並且關係最好,忠誠度最有保證的那批人,往更具體的講就是曹老闆的四個親戚,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在曹老闆時代,曹魏集團東南西北戰區都是由這四人分別擔任最高指揮官。所以,「宗親元老派」的地位是高於其他派系,屬於第一梯隊。

「外姓元老派」有的一開始就跟著曹老闆創業,有的是半途加入,總的來講是曹老闆事業發展前期加入的那批骨幹,但他們不姓曹或者夏侯。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李典、樂進、於禁等武將,以及荀彧叔侄、程昱、滿寵等文臣。地位屬於第二梯隊。

雖然這兩派都屬於元老級別,但這兩個派系之間是有潛在矛盾的。比如說,夏侯惇(宗親)曾因為於禁(外姓元老)越權處置麾下青州兵一事,雙方關係出現過裂痕;曹仁(宗親)曾因自己是外地官員被許褚(外姓元老)阻止入宮而記恨。

那麼「降將派」則屬於第三梯隊,一二梯隊之間有矛盾,二三梯隊之間也有矛盾,且非常普遍。這裡列舉幾對二三梯隊相互不對付的樣板,李典(外姓元老)與張遼(降將),荀彧叔侄(外姓元老)與賈詡(降將),於禁(外姓元老)與龐德(降將),許褚(外姓元老)與許攸(降將),這一對對都是相互看不順眼的,而他們的共性就是派系不同,利益點不同。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個集團只要存在兩人以上,就必定有利益矛盾,這是無可避免的。這種利益矛盾體能發揮多少實力,主要看大老闆的管理水平。

回到文中最開始提到的「逍遙津之戰」,張遼和李典兩個冤家湊一對,這樣的人事安排為什麼能創造勝利呢?

這裡不得不佩服曹老闆的管理藝術。

張遼、李典,都是屬於「明白人」的那種,遇到共同敵人就會一致對外。

同時因為雙方有矛盾,大家工作的時候會高度集中精神,避免被對方打小報告。

想想,如果守城的張遼、李典、樂進是感情特別好的哥仨就特別不合適。輕則怠慢守城工作,重則搞個「合肥三結義」,敵人一來就合夥把城池送了出去,這可咋整?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