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投降曹操之後 曹操為什麼對張遼如此的信任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張遼投降曹操之後 曹操為什麼對張遼如此的信任

很多人都不瞭解張遼和曹操,接下來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瞭解。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張遼少年通武,本系漢武帝時朔州人聶壹的後代,因避仇而改姓,幼時為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他武力過人,召以從事,讓他帶兵至京都,又從何進。何進派他到河北招募軍隊,何進敗,張遼以兵隨董卓。董卓被呂布殺死後,張遼又投呂布帳下為將,呂布佔領徐州,很倚重張遼。後呂布在下邳被曹消滅後,張遼隨歸曹操。作為降將的張遼為何會得到曹操的信任和委以重任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其一、曹操一向惜才,張遼的帶兵打仗能力有目共睹,是個不可多得的將領。雖然曹操生性多疑,就算張遼投降後有異心,但是就你一個張遼也翻不起多大浪花來,而且曹操手下大將眾多,所以曹操是有恃無恐。

其二、張遼做事公私分明,兢兢業業。《三國誌·關羽傳》注引《傅子》曰:「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歎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關羽在投降曹操以後,曾明確對好友張遼說過自己不會長留曹營的打算。對此,張遼感到很為難,但是他公私分明,還是將關羽的這個想法上如實報給了曹操。這樣一個不會因私廢公的張遼,哪怕他是降將出身,曹操也自然會對他信賴有加。

其三、張遼以忠心為主,有大局觀。在《三國誌·張遼傳》中,記載著:張遼和夏侯淵圍困叛將昌豨之時,因軍中缺糧,夏侯淵生出退兵之意。而張遼卻及時制止了他,最後孤身一人前往城中說降了昌豨:「遼遂單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歡喜,隨詣太祖。太祖遣豨還,責遼曰:『此非大將法也。』遼謝曰:『以明公威信著於四海,遼奉聖旨,豨必不敢害故也。』」在夏侯淵生出退兵之意時,張遼及時制止了夏侯淵,願意隻身一人去城中說降昌豨,最終昌豨被張遼說降。

其四、張遼有非常強的統兵能力,有勇有謀。在與吳國孫權交戰時,張遼還主動要求帶領敢死隊出去衝殺:「於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塚,以長戟自守。」此戰過後,張遼不僅在東吳有了「能止夜啼小兒哭聲」的威名,而且還讓曹操對他更為器重了:「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自此,張遼也隱隱成為了曹魏集團中的外姓第一人。

其五、張遼與曹操眾將領不和,張遼為了能站穩腳跟只能更加忠心於曹操,立下戰績才能表明自己的忠心。據《三國誌·趙儼傳》記載:「時於禁屯穎陰,樂進屯陽翟,張遼屯長社,諸將任氣,多共不協;使儼並參三軍,每事訓喻,遂相親睦。」可以看出,張遼和於禁、樂進兩人的關係不好。不僅如此,著名將領李典與張遼的關係也極為惡劣。因為張遼在跟隨呂布之時,曾參與殺害過李典的叔父。除此之外,張遼還和一些地方長官素有嫌隙。據《三國誌·胡質傳》記載:「將軍張遼與其護軍武周有隙。」所以曹操重用張遼,可以向外展示他遼闊的胸襟和對於人才的渴望。而另一方面,曹操完全不必擔心張遼會在曹營中結黨營私。因為張遼目前的處境,也注定了他在曹營之中,只能效忠曹操。

筆者認為綜上幾點因素才是曹操信任張遼的原因,同時張遼經過自己的努力在曹營陣容裡面佔有一席之地,成為五子良將之首。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