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姜維被孤立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姜維是蜀漢最後的大將軍。他這個大將軍的含金量,非但不能和諸葛亮比,連蔣琬、費禕也比不上,最後為了躲避黃皓陷害,只得遠避沓中。這其中固然有劉禪後期越發昏庸,聽信黃皓讒言的因素,但姜維自己在蜀漢朝中特別孤立、缺少人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
和諸葛瞻關係不好
姜維是諸葛亮欽點的繼位人,按理說他應該和諸葛亮的後人關係很鐵。但是顯然姜維和諸葛瞻的關係並不好。黃皓企圖用右大將軍閻宇替換姜維,很可能得到諸葛瞻的支持。262年,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改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
諸葛瞻是蜀漢後期新崛起的實權派。261年,諸葛瞻被任命為代理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
雖然衛將軍的職務低於大將軍(姜維),但這樣的安排,已足以看出姜維的權力被進一步分化削弱。除了一線軍事,姜維這個大將軍估計是管不了其他政務的。連老資格的廖化都約宗預,是否要去拜見一下諸葛瞻這位新貴(被宗預拒絕),可見諸葛瞻在蜀漢朝堂的地位。
作為新貴,諸葛瞻當然不滿足自己無法染指兵權,因此和姜維的矛盾不可避免,恨不能早奪之(軍權)為快。
主要副手都反對姜維北伐
姜維擔任大將軍時,主要副手都有,右驃騎將軍胡濟、右車騎將軍廖化、左車騎將軍張翼。
255年,張翼曾經在朝堂上明確反對姜維出征,認為蜀漢國家小而百姓勞苦,不宜濫用武力。《三國誌》甚至寫道,姜維內心並不喜歡張翼,卻經常勉強他一道出征,張翼也不得已而隨從,可見兩人關係不和諧。
廖化也曾經極力反對姜維北伐。262年秋,姜維出征前,廖化說:「用兵如果不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伯約(姜維字)啊。智謀並未超過敵人,力量比敵人要弱,但用兵卻沒有滿足,這樣的話怎麼能夠生存下去呢?《詩經》說『我生得不早不晚,偏偏趕上這個時候』,講的就是現在的事。」
胡濟就更神了,和姜維貌合神離,採取不合作態度。256年,姜維北伐,與時任鎮西大將軍的胡濟約好在上邽會合,但胡濟並沒有領軍赴約,使得姜維最終在上邽被魏將鄧艾大敗。263年,魏滅蜀時,胡濟作為右驃騎將軍、漢中都督,將指揮位置設在漢壽,遠離漢中防禦一線,基本沒發揮什麼作用。
姜維是個外來和尚
益州內部分為三股勢力,益州派(譙周、張翼為代表)、東州派(李嚴、黃權、董允為代表)、荊州派(諸葛亮、馬良、魏延、諸葛瞻、胡濟等)。姜維是曹魏的降將,和上述三種勢力都不沾邊,因為諸葛亮弟子的身份,勉強算作荊州派,但又無法得到荊州派的全力支持。
姜維自己本身不是一個善於結黨、形成自己勢力範圍的人。看遍史書,沒有發現姜維和哪位蜀漢高級領導有很深的私人情誼,也沒有明確的鐵桿部將。
史書唯一記載的是,當年跟隨姜維一起投降蜀漢的人,包括天水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後來都官運亨通、地位顯赫。梁緒官做到大鴻臚,尹賞官做到執金吾,梁虔官做到大長秋,不過都是些位高權輕的虛職,基本很難幫到姜維什麼。
姜維作為一個孤立的外來和尚,只有通過不停地對外戰爭,來維持和強化自己的領導地位。姜維和其他蜀漢同僚的矛盾,不僅是戰與和的矛盾,也是權力的爭奪。姜維最大的靠山,其實還真是劉禪,如果不是劉禪支持他,估計姜維早就倒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