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期的三位主公,其中個人才能最為差勁的可能就是劉備了,謀略不行,打仗不行,但是他卻有一點非常厲害,那就是識人用人的能力。
劉備一生最信任最看重的人,當然是諸葛亮。諸葛亮有什麼特點呢?諸葛亮有忠誠之心,有高尚的品德,有料定三分的才智,有孤身入吳的膽略,但是最主要的,是諸葛亮一生謹慎,做事情兢兢業業。在諸葛亮執政期間,「事無大小鹹決於亮」,《出師表》中也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是一個腳踏實地,不務虛名的人。
劉備最信任最看重諸葛亮,正是因為諸葛亮幾乎就是他心中完美的賢才!
那劉備為什麼就不喜歡龐統和蔣琬呢?
我們可以看到兩人有一個共同點,為官「不治」,就是經常耍大牌,覺得自己是名人,覺得自己了不起,不能踏踏實實做事。龐統蔣琬既不像糜竺等人長年追隨劉備,時不時的表示忠心,也不像魏延一樣,喜歡在領導面前慷慨激昂,大談理想。這兩個人脾氣很大,本事也很大,可是不屑於做實事,做瑣事。
劉備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徒有虛名,不干實事的所謂名士。
劉備還曾經否定一個人,馬謖。劉備曾經告訴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也就是說,劉備喜歡那些少說多做,至少是也做也說,說做平衡的人。就像是魏延,也會說豪言壯語,可是也踏踏實實做事。可是龐統和蔣琬呢?是天下名士不假,可是劉備也給了他們一個平台,雖然只是一個縣令(長),但是也是一方父母官,怎麼可以懈怠!
那劉備為何會有這樣一個選拔人才的標準呢?
結合劉備的生平進行瞭解。
劉備什麼出身呢?雖然劉備號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實際的出身不過是編織蓆子、賣草鞋的。編蓆子也好,編草鞋也好,都需要仔細,慢工出細活,劉備25誰起兵,也就是編了一二十年的草鞋。蓆子草鞋也都是家用物品,不值多少錢,可是生活艱辛,堂堂漢室宗親劉備也少不了站在集市上叫賣,和來往客人爭那麼一兩個銅板。日久天長,劉備養成了做事踏踏實實、小心謹慎的務實之風。
於是,像有點名氣不夠忠心的許靖、劉巴之流,劉備把他們供起來,做做抄抄寫寫的工作;像有德行沒謀略的糜竺之流,劉備讓他們享有高位;像能說也能做的魏延之流給與重任;像德才兼備、遇事嚴謹的諸葛亮就傾國相托;對於那種紙上談兵的馬謖之流,劉備要一輩子壓制。
而在最開始,劉備初遇龐統和蔣琬的時候,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不就是紙上談兵,空有大名嗎?於是厭惡,打擊也就可以理解了。
於是,劉備的蜀漢王朝,雖然曾經一度輝煌,但作為君王的劉備,精打細算,小心謹慎的性格也使得蜀漢王朝注定了偏居一隅,缺少大氣魄。像龐統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像蔣琬一樣可以出將入相的大賢,不拘生活小節,不喜歡基層瑣碎工作,懶懶散散,甚至喝酒打發時間,在劉備看來都是昏官庸官。若非魯肅的舉薦,若非諸葛亮的說情,龐統和蔣琬或許從此抑鬱不得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