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東漢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方的曹操出兵征討遼東的遊牧部族烏桓人,並大獲全勝,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隨著北方的割據勢力陸續被掃除,曹操有了穩固的大後方和根據地,開始厲兵秣馬,磨刀霍霍,把進攻矛頭對準盤踞荊州的劉表和劉備勢力。
此時的劉備,正處於一生事業低谷期。雖然滿懷雄心壯志,卻在無情的現實面前一再遭遇慘重失敗,奮鬥多年,無論實力或者地盤都微不足道,整天東躲西藏寄人籬下。劉備痛定思痛,經過一番反思,認準了問題根源所在:手下缺乏高瞻遠矚的戰略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才引出了劉備三顧茅廬、敦請諸葛亮出山的一段千古佳話。諸葛亮加入劉備陣營之後,果真出手不凡,他為劉備量身定做了隆中對的發展戰略,從此劉備的江山大業有了指南針,再也不像之前那樣,像個沒頭蒼蠅一樣亂撞一氣,使得蜀漢最終成為三強之一,與魏國吳國鼎足而立。
諸葛亮對蜀漢的締造和發展居功至偉,功勞無可置疑。然而人無完人,諸葛亮長期身居蜀漢丞相,位高權重,劉備對他言無不聽計無不從,是蜀漢高層權力的核心人物。在與其他蜀漢大臣交往中,諸葛亮卻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溫良恭儉讓,而是出人意料地狠辣凌厲,先後有很多蜀國大臣死在他手裡。
第一個被諸葛亮害死的大臣是劉封。劉封是劉備的義子,生性剛烈勇猛,雖然不如五虎將那麼才能出眾,但也是蜀漢武將中的重要人物。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發起荊州之戰,當時劉封與孟達帶兵駐守上庸三郡,是離關羽最近的蜀漢部隊。
但面對關羽的求援,劉封因為沒有接到劉備的命令,未敢擅自出兵支援關羽。關羽死後,劉封又因未能處理好與孟達的關係,導致孟達叛變投降魏國。劉備對劉封很不滿意,「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趁機勸劉備殺掉劉封,「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認為劉封性格暴躁,劉備百年之後此人難以駕馭,導致劉封被殺。
廖立,是第二個被諸葛亮害死的人。廖立是蜀漢的謀臣,才幹傑出,世人讚譽他「楚之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但廖立為人耿直倔強,口無遮攔,多次在朝堂上當眾指摘朝政。
廖立聲稱,關羽之死是因為「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劉備伐吳之戰是「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更士,無益而還」,雖然話很刺耳但卻不無道理。諸葛亮於是「廢立為民,徒汶山郡」,把廖立撤職流放到偏遠地區,廖立抑鬱而死。
諸葛亮害死的第三個人是李嚴。李嚴早年以文武雙全著稱,得到劉備看重。白帝城托孤時,李嚴與諸葛亮同時成為輔政大臣,「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並且手握兵權,「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成為蜀漢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物。
李嚴與諸葛亮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權力之爭,兩人之間齷齪不斷,諸葛亮苦心經營的北伐事業更是遭到李嚴的極力反對與阻撓。最終諸葛亮忍無可忍,一怒之下「廢平為民,徒梓潼郡」,撤職罷免,流放外地,李嚴就此徹底退出蜀漢朝廷,死在流放地。
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之所以能在蜀漢長期大權獨攬,一是靠劉備與劉禪的信任,二是與他的刻意經營維護密不可分。這三個人有的是「刺兒頭」,有的是實力派,都有能力和膽量敢於挑戰諸葛亮的地位。諸葛亮之所以要這麼幹,正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威與地位,才對這三人下了毒手。蜀漢之所以第一個滅亡,與其內部如此激烈的矛盾和權力之爭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