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國那段歷史,有一個人繞不過去,那就是「董卓」。還不知道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謀士參謀,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見李儒對董卓的重要性。據史料記載,漢獻帝劉協時,李傕推舉李儒為侍中,但被獻帝拒絕,後不知所蹤。
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
董卓是漢末漢獻帝劉協時期的權臣,是他毒死少帝劉辯把獻帝推上龍椅。同時,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時間權傾朝野。
在我國歷史上,漢末至隋朝中間這段歲月,是國家動盪、諸侯紛爭的華夏分裂期。這段歷史給國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災難和損失,一時間百姓流離失所,政權猶如一塊肉食而被各路豪強掠奪、吞噬。董卓之所以能挾持天子以令諸侯,主要是仰仗他的第一大謀士參謀李儒。李儒是漢末博士,之所以被稱為博士,就可知此人不簡單,博古通今,才智過人,而且對時局肯定又有恰當的分析研判。也正是在這位智囊的指揮下,董卓才能蠻橫漢庭,才能把漢末帝王玩弄於股掌之間。
二、 李儒的計謀為世人所不齒
我們知道,成王敗寇在歷史上從來都是王道。然而從歷史長河來看,在今天人們看來,通過歷史事件,可以分析出當時人物所特有的鮮明性格,以及他所秉持的社會觀念和對老百姓的種種態度。作為董卓的重臣,有責任和義務替董卓拿主意這是「忠」,但是替董卓作出了毒死少帝、立獻帝這樣的大逆不道之事,就是「逆」,不得不說李儒的世界觀和階級性值得商榷。
有人說他是站錯了隊伍的謀士參謀,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對於這樣一個胸有良策、飽讀詩書之人,不可能不懂得三綱五常和春秋各家主張,然而,他卻替漢室逆賊董卓出謀劃策,不得不說他是出於私心極盛的道貌岸然者。
三、常伴君王以德為先
伴君如伴虎,然而伴君就要當好伴君的角色。對於主子的意圖,我們要心領神會,我們要揣測於心。但是在此之前,務必擦亮眼睛。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幫助主子全面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前因後果,是一位大臣的本分。
古有周公,再有管飽,作為拿著國家俸祿的這些大臣來說,我們要敢於直言進諫,敢於對君王提出自己的異義,敢於對帝王的決定說「不」。如果對君王的政策一味偏聽偏信,不加考慮而妄加執行,甚至不顧百姓於水深火熱,那麼注定你要被歷史遺棄,也注定被後世唾罵。雖然李儒最後不知所蹤,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尚在人世,那麼他要麼隱姓埋名於世,要麼被各路軍候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