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是諸葛亮的同學加好友,惺惺相惜,感情甚篤。在沒有遇到劉備之前,兩人就經常在一起談天說地,縱酒放歌。令人不解的是,就是這樣的一種感情,在面對榮華富貴的時候,徐庶竟然撇下諸葛亮,獨自一人奔前程去了。要不是後來被曹操逼得實在沒辦法,恐怕徐到底都不會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
之所以出現如此令人尷尬的局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應該還是徐庶的「私心」在作祟。
不像諸葛亮的待價而沽,多了些矜持,也多了些從容。徐庶的自薦很「另類」,那就是在劉備可能經過的鬧市上唱歌。歌唱的怎麼樣不知道,歌詞倒是很直接,其中一句就是:「四海有賢兮,欲投明主;聖主搜賢兮,卻不知吾。」唱完一曲,還神經兮兮的「大笑不止」,給人一種「很二」的感覺。從來聽話聽音,這歌聲恰好就讓經此路過的劉備聽出了弦外之音,莫非此人就是「臥龍、鳳雛否?」於是下馬,請進縣衙,一番交談之後,劉備就拜了徐庶為軍師。
按說徐庶做了劉備的首席軍師,也取得了劉備的充分信任,這時要把自己的好朋友諸葛亮推薦給劉備豈非兩全其美?但徐庶沒有這麼做,顯然還有些不放心。因為徐庶很清楚,自己與諸葛亮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諸葛亮不來,自己一人之下,無限榮耀。倘若諸葛亮來了「插上一槓子」,以其之能,自己肯定是不能再幹這個軍師了。
其實,徐庶的這種擔心並非全無道理。想當年,徐庶與諸葛亮、石廣元等人聚會的時候,諸葛亮就曾驕傲的指著大家說:「汝等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而對自己,諸葛亮卻「常比管仲、樂毅」。如此才華和志向,一旦並肩戰鬥,哪還能輪得著自己顯山露水呢。出於這種考慮,徐庶當然不願諸葛亮來與自己爭風頭。不像「水鏡先生」,心無旁騖,與世無爭,一見劉備就替諸葛亮美言。
當然徐庶也的確有本事,自從跟了劉備,連續幾次將曹操派來的小股部隊殺敗。這一來就引起了曹操的警覺,一向不經打的劉備怎麼突然硬起來了?經多方詢問,才知道劉備請來了高人。曹操是什麼人,心想你劉備既然能頻繁「跳槽」,我為什麼就不能挖你的「牆角」呢。接下來,曹操定下計策,先將徐庶老母騙至曹營,然後模仿徐母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讓徐庶到曹營與老母「相聚」。
徐庶接到來信之後,是「淚似泉湧」,最後決定離開劉備到曹營與母親相見。到了此時,徐庶還沒有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劉備窮怕了的人,好不容易得了個輔佐的人,位子還沒坐熱乎,眼看又要離去,哪裡能捨得。為挽留徐庶,劉備把愛哭的殺手鑭都使出來了,搞得徐庶好不傷感。
見劉備戀戀不捨,徐庶心中一動,心想自己到曹營之後肯定是回不來了,與其葬送前程,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但想想這時再推薦似乎有些晚了,怎麼也逃脫不了隱情不報、嫉賢妒能的嫌疑,為了給自己找個台階下,徐庶走出去老遠又返回,一下馬就對劉備說道:「庶(剛才)心緒如麻,失卻一語:有一大賢,只在襄陽城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見訪?」看看,這麼近的距離,徐庶竟然拿捏到走投無路了才說出來,為人之小氣可見一斑。
還好,終於給劉備送了個大人情,也算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了。但徐庶仔細想想還不甘心,我在這裡為你諸葛亮吹噓了半天,你不知道怎麼能感激我呢。於是,徐庶不奔曹營,而是拐彎先到了諸葛亮的莊上。一見面就對諸葛亮說我已經向劉備推薦你了,你在家等著就行了。兩頭為好人,徐庶哪裡像是「心亂如麻」的人呢?辭別諸葛亮之後,徐庶就到曹操那裡報到去了,結果不僅沒有救下老母親,反而因為徐庶的到來害了老母的性命。後來,徐庶也就想明白了,葬送自己前程和老母性命的就是你曹操。你能留住我的人,但你不能留住我的心。雖然我人來了,我就是不給你出主意。從此,民間也就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歇後語。
「吃獨食」的人很孤獨,徐庶脫離了劉備的老圈子,也沒進入曹操的新圈子。赤壁大戰前夕,徐庶為保全性命,聽從龐統之計,借為曹操防守馬超之機提前離開曹營,從此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舞台上。倒是後來,劉備三顧茅廬,終於將諸葛亮請了出來並成就了一番大業。
從來利令智昏。想徐庶雖工於謀略,到底還是有失算計。假若徐庶早早就將諸葛亮推薦給劉備,不僅顯得高風亮節,而且面對曹操威逼的時候,至少還能有人給自己出個好主意。而恰恰,徐庶不是這樣的人,為一己之私利,一時之榮耀,自毀前程,害母性命,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好在徐庶已是作古之人,而對於徐庶的「鬼心眼」,現在的好多人竟然還在樂此不疲的為之效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