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背後什麼意思?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臨死前大喊“龐德公救我”,背後什麼意思?

今天三國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諸葛亮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瞭解。

相傳在諸葛亮最後去世之前,他曾大喊「龐德公救我」,死後嘴裡還含著7粒大米,這究竟有何深意呢?

《三國演義》雖然不是真實的歷史文獻,但是其有些細節還是根據歷史進行加工的,比如諸葛亮去世這件事情,在書中曾有過很多描述,當時諸葛亮是不想離開人世的,因此在眼看自己快不行之時,諸葛亮做了一個十分獨特的舉動。

這個舉動就是,諸葛亮擺了一個七星陣,點燃七盞油燈,想要向上天借十年來完成北伐大業,奈何就在事情即將成功之時,一個莽夫魏延衝進來,由於走路速度過快,從而掀起一陣風,就把油燈弄滅了。

就這樣,諸葛亮的計劃失敗,氣得當場吐血,然後口中含著7粒大米,在臨終之前大喊「龐德公救我」,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三國演義中的內容來看,說的是龐德公能力相當不一般,可以通過一些辦法給人續命,比如諸葛亮口中含著7粒大米就是曾經龐德公所教的續命辦法,只是可惜這個似乎沒有什麼用途,因此諸葛亮希望龐德公能夠及時出現救自己一命。

說到這裡,你可能十分好奇龐德公究竟是何人,其實真實歷史上確有其人,龐德公就是龐統的父親,而龐統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此人也是相當厲害的角色。龐德公與諸葛亮等人交往密切,再加上都是賢能之士,龐德公教了諸葛亮很多知識,這也就促進了諸葛亮後來的發展,換言之就是兩人亦師亦友。

有野史傳說曾記載,龐德公因為劉表邀請其出山沒有答應,後來劉表就趁著龐德公不注意,用火攻擊龐德公,想要將其燒死,可是大火滅了之後,龐德公居然毫髮無損,並且站起來仰天長嘯離開,從此再無蹤影。

這個野史故事雖然記載十分荒唐,但是也足以見得龐德公這樣的一個人是相當優秀的,要不然諸葛亮在臨死之前斷然不會喊「龐德公救我」。

至於7粒米的來源,除了上述所說續命之外,《三國演義》中還給出了另外一個版本的解釋,就是說原本的7代表的是人去世之後的魂魄消失時間,然而每個人都有一個對應的星座保護,只要魂魄消失,其對應的星宿也會自然消失,因此諸葛亮擔心司馬懿看到自己死去,來對劉阿斗進行攻擊,所以故意以此掩人耳目,迷惑司馬懿。

這兩個說法似乎聽起來還是很有意思,可惜都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真實歷史上諸葛亮去世時的這些舉動遠遠沒有這麼神話,至於具體又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繼續分析。

02歷史上對於諸葛亮行為的解釋

首先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大喊「龐德公救我」,這個就是一個人對生的渴望,沒有什麼奇怪的,他確實將一切希望寄托在龐德公身上,可是龐德公即使在他身邊,面對生死之事,想必也是無能為力的。

因為這麼一句呼喊,更加說明諸葛亮對漢室的深厚感情,他希望自己還能有些時間完成劉備留下的大業,這樣一來自己也不會有遺憾,可是面對生死存亡,即使厲害如諸葛亮,又能怎麼樣呢?最後的結果依舊是坦然面對死亡,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其次就是之於諸葛亮死時口中含著七粒米的解釋,在古代這是一種完全正常的喪葬儀式,口中含著飯團或者米粒都是一種必須有的過程,當時稱之為「飯含」,很多歷史典籍中都有記載,比如:

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說苑·修文》

這裡就記載了這種喪葬禮儀,並且還是有階級規定的,天子去世之後口中含珠,慈禧死後嘴裡就是含著一顆很大的夜明珠,後來被盜墓賊盜走了;諸侯死後口中需要含著玉,大夫含璣,士人含貝,普通老百姓就是含穀物之類的東西。

按照這種禮儀來看的話,諸葛亮應該是含著玉之類的,但是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平生十分節儉,因此含米粒也就沒有什麼奇怪的了,這樣一來既符合古人習俗,又符合諸葛亮的性格。

之所以有「飯含」這樣的習俗,主要還是古人對於生命的理解不同,他們覺得人死後會去到另外一個世界,因此口中含一點東西去到另外一個世界才不至於被餓到,這是一種樸實的想法,但是也因此將這個習慣流傳下來。

我們今天可能不能理解這種風俗習慣,因為時代在進步,古人時候,關於人死後的習俗禮儀可是相當複雜的,比如需要停屍三天,這些都是古人流傳下來的,其中看似荒唐,實則充滿愛與智慧。

一代奇才諸葛亮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雖然他也希望自己能夠多活幾年,來幫助阿斗,可惜命運這種東西,誰又說得定呢?阿斗的人生,只能讓他自己去決定,即使諸葛亮再厲害,也只能最終化為一堆黃土,留下諸多故事讓後人揣摩。

現在雖然沒有了龐德公與諸葛亮,可是面對生死的時候,我們似乎還是經常能感受到諸葛亮大喊的那一句「龐德公救我」,誰不希望自己能夠多活幾年呢?奈何最終也只能含7粒大米,形同庶民一般收場,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王侯將相,一生榮華富貴,最後也僅僅與普通人一樣孑然一身離開,而我們所追求的那些所謂的金錢、地位、權力,在生死面前,顯得微不足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