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前留下的諫言是什麼?劉禪為何沒照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臨死前留下的諫言是什麼?劉禪為何沒照做?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讓三國網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

所謂時勢造英雄,東漢末年時局動盪不穩,但卻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英雄人物。在冰與火的淬煉中,這些人物各為其主,最終開闢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

三國時期,是謀略與智慧的碰撞,是勇氣與膽識的交匯,在這方風雲詭譎、氣象萬千之地,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歷史小故事。

在這些悉數登場的英雄人物當中,諸葛亮無疑是各路「神仙」中的翹楚。

諸葛孔明,是三國時蜀漢丞相,才兼文武,忠心不二,被後人譽為千古人龍、一代人傑。

諸葛亮的最大特點是,他是一個全才。他不但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氣象學家,他同時還是一個發明家、文學家。

你說用兵打仗,他首創的八陣圖是兵家不傳之秘;你說科研發明,他的木牛流馬、諸葛連弩奧妙無窮;你說文學,他的《心書》、前後《出師表》流傳千古;你說書法,連能書善畫的宋徽宗,對他的字都佩服不已。提起諸葛亮,讓人嘖嘖稱奇。

曹操打敗袁紹,逐漸統一了北方;孫權靠著父親和哥哥積攢的基業,坐擁江東;劉備是三人當中最窮的,從一無所有,到建立蜀國,稱霸一方。首功我看不在劉備,還是孔明。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劉備比不上曹操的雄才大略,也比不了孫權的謀略膽識,那麼,他何以能與此二人平分秋色,原因就在於諸葛亮。

諸葛亮乃劉備的左膀右臂,可以說,劉備是三國時代最幸福的皇帝。以諸葛亮之才,只要按照他的隆中對的規劃,蜀漢掃平天下,一統河山雖說不是絕對靠譜,但希望還是很大的。可惜劉備聽諸葛亮聽了一輩子,就一次沒聽,非要出兵跟東吳打仗,結果搞得雞飛蛋打,烏煙瘴氣,大好局面被他斷送得一乾二淨。

荊州讓關羽弄丟,聯吳抗曹戰略又被劉備推翻,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至此徹底夭折,這也就意味著蜀漢一統天下的唯一機會也喪失了。

劉備白帝城托孤後,給諸葛亮留下個爛攤子,諸葛亮發下宏願,要「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他不遺餘力重整河山,徐圖恢復。為完成先帝遺願,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終都是無疾而終,非但如此,自己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最終病逝於五丈原。在臨死前,他把蜀漢希望寄托在劉禪身上,但願他能成長為一個英明之君,別再像他老爸一樣,關鍵時刻犯糊塗。

彌留之際,諸葛亮給劉禪寫了《出師表》。

其實《出師表》千言萬語,其中6個字最為要緊,簡直是給劉禪量身定做的治國秘術。這6個字就是「親賢臣,遠小人」。帝王成事,用人是第一要務。李世民也曾說過:能安天下者,唯在用人。

若說後主劉禪能嚴謹地遵照這6個字,好好經營下去,那麼蜀國便不會夭折在他手裡。只可惜,劉禪對於這6個字,完全搞反了。

陳壽評價劉禪屬於:循理之君+昏暗之後。

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當你以黃皓為分界線去認定昏暗之後時,不該忘記加上循理之君的部分,這個人才是劉禪。

諸葛亮死後,劉禪剛開始聽信宦官讒言,一度把黃皓這個卑鄙小人扶植成魏忠賢式的權奸,而且對他言聽計從,聽任黃皓弄權誤國。

寵讒臣、信鬼神、疏兄弟,沉迷於酒色,玩物喪志,一時間蜀漢百姓對劉禪的統治極為不滿。

作為三國老臣,姜維是諸葛亮留給劉禪的最強班底,可黃皓卻處處打壓他。

《三國誌》記載,姜維曾聽聞曹魏計劃進兵伐蜀,特意上書,請劉禪派兵防護陰平橋頭,謹防魏兵從此地偷襲。黃皓為了跟姜維對著幹,故意告訴劉禪沒必要,敵兵不會來。劉禪在這關鍵時刻,竟然選擇聽信一個太監,而把姜維的話置之不理。結果魏軍果真從姜維所說的陰平小道偷襲成功。

《華陽國志》記載,姜維不顧生死,憤而上書要求誅殺權奸黃皓,劉禪卻極力袒護,還讓姜維給黃皓道歉。姜維從此寒心,再不肯踏進國都半步。當時姜維看到黃皓在朝中權力過大,恐怕對自己不利,只能逃離成都。

正因如此,當曹魏鄧艾大軍兵臨城下時,再無良將可用。兵可降、將可降,可一國之君豈可囚於人下,但劉禪毫無鬥志,怕得要死,打都不打就將整個江山都拱手讓人了。

劉禪不聽諸葛亮的遺訓,終於自食惡果。

一篇《出師表》,千百年後讀來都能打動人心,不過好像劉禪並未當回事。諸葛亮生前,劉禪是個甩手掌櫃,萬事不操心。諸葛亮死後,劉禪走向前台,開始親政。

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劉禪曾對諸葛亮主政時期頗有不滿。我們知道,白帝城托孤後,雖然劉禪接替皇位,但主政的還是諸葛亮,而且這一攬權就長達11年。諸葛亮死後,劉禪禁止其他人前來哭喪,可見,劉禪對諸葛亮還是很不滿的。

從劉禪的日常表現來看,諸葛丞相的話被他當成耳旁風。要麼就是他給記錯了,諸葛亮告訴他的是「親賢臣,遠小人」,可劉禪卻結結實實地做成了「親小人,遠賢臣」。倘若是劉禪故意如此,那他真是「扶不起的阿斗」。

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的結果顯而易見,當曹魏鄧艾大軍兵臨城下時,劉禪怕得要死,打都不打就將整個江山都拱手讓人了。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自帶光環,他善謀斷、通陰陽,就是自己死後,還是能將人心拿捏得死死的。就連老謀深算的司馬懿,也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我不及也!

只可惜,諸葛亮算天算地,難算人心。在世時,他自認自己有愧劉備,並沒有教好劉禪;死後,若諸葛亮泉下有知,不知可否算出後主在「樂不思蜀」的同時,是不是感到一絲悲哀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