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位時難登帝位,曹丕是如何獲取士族信任登上帝位的?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要說曹丕唯一超越曹操的地方,恐怕就是曹丕當上了魏國皇帝,終結了漢朝百年的統治。其實曹操在世時肯定也有稱帝的想法,但一路上的阻礙太多,最終都沒能如願,其中士族力量逐漸壯大,使得曹操難以坐上皇帝的寶座。那曹丕繼位後,什麼他就能獲取士族的信任,從而順利登基呢?這是很多人感到好奇的一點。那曹丕到底是如何計劃的?下面就一起來瞭解看看吧。
許多人都很奇怪,為什麼曹丕一擔任魏王就迫不及待的逼迫漢獻帝劉協禪讓,自己做皇帝。
其實,曹丕最初並沒有想這麼早就當皇帝的。
曹操和曹丕父子篡漢自立之路,是經過了一個「急篡——緩篡——急篡」的過程的。
曹操那句「若天命在我,吾為周文王」普遍被視作曹操並不準備篡漢自立的證據,但是,事實上曹操最開始是準備在他這一代就篡漢自立的。
只要我們稍微梳理一下公元212年到公元216年曹操做了什麼,就能看出曹操在217年之前確實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篡漢」工作。
公元212年:春,正月,曹操還鄴。詔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公元213年:五月,丙申,以冀州十郡封曹操為魏公,以丞相領冀州牧如故。又加九錫。十一月,魏國開始設置尚書、侍中和六卿等官職。
公元214年:三月,獻帝頒發詔書,確認魏公曹操地位在諸侯王之上。
公元216年:五月,進封魏公曹操為王,禮儀與儀仗與天子相同。
可以說,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曹操很可能在217年就讓漢獻帝劉協禪讓了。
但是217年爆發席捲整個中原的大瘟疫改變了曹操的想法,這場瘟疫不但造成大量民眾傷亡,曹操集團裡主張曹操「稱帝」的那部分士大夫也病死了不少,比如「建安七子」一下子就病死了5個。
這一下子把曹操嚇住了,要知道東漢時期是讖緯學說最流行的時期,換言之,就是東漢時期士大夫都相同迷信。
曹操把這場瘟疫視作是上天對他企圖篡漢自立的警告,不然怎麼會那麼多擁戴他稱帝的士大夫病死?
之後218年、219年曹操在事業上應該說也處於低潮期,尤其是與劉備爭漢中失利,夏侯淵被殺,這更加讓曹操堅信自己目前還沒有得到「天命」。
所以曹操才會在219年說「若天命在我,吾為周文王」。
但是,這裡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曹操說他要當周文王,並不是說支持曹丕繼位後馬上稱帝,因為歷史上周武王也是在伐紂之後,一統天下後才稱天子,並不是說周武王在周文王死後就稱帝的。
因此,在曹操的設想中,曹丕應該先消滅劉備和孫權統一天下,這樣曹丕自然而然就獲得了「天命」,然後再篡漢稱帝。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發生在鄴城的一起針對曹操以及曹氏宗族的叛亂改變了曹丕的想法。
這就是發生在219年9月的魏諷謀反事件。
為什麼魏諷謀反給曹丕這麼大的刺激呢?
這叫要從東漢盛行的「二元君主觀」說起了。
所謂「二元君主觀」指的是東漢士大夫對征辟自己做官的領導態度,對待這樣領導猶如對待君主一樣;比如東漢太守、刺史、三公和將軍有開府自置僚佐的權力,一般來說只要不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州郡縣長官、三公九卿校尉等官職,士大夫能在地方州郡中央公府任職某掾、某掾屬、功曹、長史、司馬之類的官職都源自地方長官和中央公府長官的征辟,算是這些長官的屬吏。
甚至發展到這些被征辟的士大夫要為征辟自己的長官服喪三年的地步。
東漢末年劉表派韓嵩代表自己去許昌朝見漢獻帝劉協,韓嵩居然說「聖達節,次守節。嵩,守節者也。夫事君為君,君臣名定,以死守之;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以嵩觀之,曹公至明,必濟天下。將軍能上順天子,下歸曹公,必享百世之利,楚國實受其祐,使嵩可也;設計未定,嵩使京師,天子假嵩一官,則天子之臣,而將軍之故吏耳。在君為君,則嵩守天子之命,義不得復為將軍死也。唯將軍重思,無負嵩。」
這番話是什麼意思呢?
韓嵩是告訴劉表,他這次代表劉表朝見天子,他既侍奉劉表為主君,主從之間的關係明確,將以死守節;現在奉命前往朝廷仕宦獻身,是因為劉表的命令,他即使赴湯蹈火,也是萬死不辭。但是他也說的很清楚,如果漢獻帝劉協給授予他韓嵩官職,那他就是天子的臣子,就不在是劉表的臣子,他就要對天子盡忠了,劉表就只是他韓嵩老上級而已了。
之所以引用韓嵩的話,是因為韓嵩這番話很形象的詮釋了什麼是「二元君主觀」:沒有天子任命,那士大夫就把征辟他的長官視作君主,向他效忠;而一旦接受天子任命,那麼只把長官視作老上級,此時士大夫與長官不再有效忠關係。
之所以魏諷謀反對曹丕刺激這麼大,就是因為魏諷嚴重違反了東漢士大夫群體這種潛規則。
魏諷其實不是漢官,他是魏官。
前面說了,從公元213年開始,漢獻帝劉協允許曹操建立獨立於漢朝之外的魏國,並且可以設立丞相、尚書等職務,這就是把魏國視作漢朝的屬國或者說盟國。
按照當時「二元君主觀」,魏諷如果不滿曹操「欺凌漢室」,那麼他完全可以不做魏國的官;但是魏諷並沒有拒絕魏國丞相鍾繇的征辟,做了魏相屬吏。
按照東漢慣例,嚴格來說魏諷和漢朝其實沒什麼關係了,畢竟他首先效忠魏國丞相鍾繇,其次是魏王曹操,最後才是漢獻帝劉協;事實上東漢士大夫把提拔自己的長官看得比皇帝還重並不奇怪,比如賈詡,他對漢獻帝劉協和漢朝皇室真是毫無忠誠度可言。
公正來說,曹操以及曹氏集團和士大夫們的關係其實是建立在互相尊重東漢以來各種「潛規則」之上的,用大白話說,就是大家都講規矩。
公元218年太醫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反動了針對曹操的武裝叛亂,但是請注意,史料專門記載了吉本是「漢太醫令」,也就是說這是一起漢臣針對曹操的叛亂,站在曹操和曹丕立場,他們並不覺得漢臣謀反有什麼特別嚴重的問題。
他們的應對措施也很直接,就是不斷削弱漢朝中央朝廷的權利,並且不斷在漢庭安插親曹操勢力。
也就是說曹氏父子認為「漢臣反對曹操」,這個是在規則允許範圍內。
但是魏諷以「魏臣」的身份反對曹操以及曹氏,這就屬於打破了曹氏與士大夫之間不能言說的默契以及潛規則。
曹操之所以計劃等到曹丕「統一天下」再讓漢獻帝劉協禪讓,依仗的就是士大夫之間這層潛規則,但是魏諷以「魏臣」身份謀反等於是士大夫主動打破這潛規則,那麼這一下對於曹丕以及曹氏宗族來說,篡漢自立已經從功成名就(統一天下)後的獎賞變成保護自己與家族身家性命的必要保障。
因此,曹丕才會在當上魏王后迫不及待的與以陳群為代表的士大夫們談判、妥協,取得了士大夫們的默許後曹丕這才篡漢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