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國的劉禪被俘之後真的樂不思蜀?恰恰相反,遭遇讓人忍不住落淚!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亡國的劉禪被俘之後真的樂不思蜀?恰恰相反,遭遇讓人忍不住落淚!

亡國的劉禪被俘之後真的樂不思蜀?恰恰相反,遭遇讓人忍不住落淚!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熱熱鬧鬧的三國真的應了《三國演義》開篇的那句話,「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實際已經暗示東漢末年的三國,最終要何為一體,可是又沒有想到的是,三國最後卻被令人生厭亡國的劉禪被俘之後真的樂不思蜀?恰恰相反,遭遇讓人忍不住落淚的司馬家族給合了,這樣很多三國迷們,有些心不甘,歷來開國或者統一都是用武力解決,可三國歸為兩晉卻是因為司馬懿的權謀,這也注定了司馬家族不會有好下場,果真後來他們被劉裕給滅亡了。這就不說了,而我要說的卻是,三國中的蜀國最後的君主劉禪,他被俘之後,是樂不思蜀嗎?

《三國演義》中,這樣描述劉禪「樂不思蜀」的,也可以說是劉禪樂不思蜀的由來:這天, 晉公司馬昭的盛情款待劉禪。席間,奏完魏樂,接下來奏蜀樂時,蜀國大臣樊建、張紹、譙周等人都哀傷地流淚,唯獨劉禪喜不自禁。此種情景被司馬昭看到這樣的場景,禁不住問劉禪 :安樂公,還想念蜀國嗎?劉禪說:「在這裡過得很好,想蜀國干是麼!」司馬昭聽罷,哈哈大笑,認為這個劉禪愚笨至極,並沒有他父親劉備那兩下子。這也成了「樂不思蜀」 的由來。劉禪真的愚笨到如此程度嗎?那就讓我們來看看劉禪這個人到底笨不笨?。

首先,劉備能夠把皇位傳給他,就能證明他有繼承皇位的資質,而當時劉備並不止劉禪一個兒子,其次,在諸葛亮去世十幾年當中,劉禪基本上是自己把持朝政的,也運作得非常流暢,只是蜀國缺兵少將,最後才亡國的,劉禪這個「扶不起的阿斗」,竟然在位四十一年,顯然他也是不愚的,不愚不笨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他不這樣,自己完蛋也就算了,還得連累一同過來的臣子們,這是他不忍心的。

實際上,我說是被曹魏滅掉,還不如說它亡在司馬家族之手,因為當時的曹魏,已經是司馬家族獨攬大權了,自從高平陵之變之後,司馬懿就掌管了曹魏的大權,然後又把權力移交給司馬師,司馬昭,公元263年,正是司馬昭主政的時候,滅掉了蜀國,這一年曹魏大將征西將軍鄧艾偷渡陰平,直接進攻成都,當時的蜀國主力部隊都被姜維拉去了前線,城中空虛,兵臨城下,朝堂哀嚎一片,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主戰的,都讓劉禪投降,沒有辦法,劉禪掉了眼淚之後,只能開門投降。可誰也沒有想到,投降過去的劉禪和臣子,有沒有逃脫司馬家族的殺戮?這不怨別人,只怨姜維大意,連累了大家。

當時在前線打仗的姜維知道了後主投降之後,也心灰意冷,萬念俱滅,他也宣佈投降鍾會,但他有一個計謀,是想和鍾會一起作亂,重新恢復蜀國,沒想到沒有成功,這次作亂給蜀國的大臣帶來了麻煩,很多大臣因此遭到了殺戮,如蜀漢的前太子劉璇,關羽的孫子漢壽亭侯關彝等人別亂軍殺死。劉禪只帶領少數大臣投降了曹魏,一行人被押到了洛陽。

到了洛陽之後,主持朝政的司馬昭先給劉禪來一個恐嚇,又要殺頭,又要剝皮,嚇得劉禪戰戰兢兢,但最後司馬昭並沒有殺劉禪,而是封他為安樂公,而且這個爵位可以世襲。按理說這個封賞是非常高的了,當時司馬昭的職位是晉王,比劉禪的安樂公才高出一級。為這個封號,司馬昭宴請了劉禪一行人,於是便有了那個著名的「樂不思蜀」的成語。同樣的亡國君孫權的後人孫皓,表現得非常堅貞不屈。也是他遇到了比司馬昭更凶殘的司馬炎。所以,他得到的待遇要比劉禪差得多。孫皓得到的封號是歸命侯,他的封號比劉禪要小一個級別。一般古代封賞級別是:王,公,候,伯,子等等,這樣一看,孫皓就在劉禪後邊。

可面對司馬炎,劉禪也陪著小心,因為他知道,這個司馬炎比司馬昭還心狠手辣,果然沒出劉禪意料,公元265年,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繼承了晉王之位,不久就逼著曹奐禪位,自己當了皇帝,改國號為「晉」, 此時的劉禪當然明白,自己的蜀漢已經成為歷史,他不敢和司馬炎較真兒,一旦引起司馬炎的猜疑,後果不堪設想,而他更唯恐連累蜀漢子民,和他一同過來的大臣們,所以他處處陪著小心,每天都戰戰兢兢,雖然他的演技不輸劉備,可他必定是階下囚,稍有不慎,招來殺身之禍。

更讓他觸目驚心的是,和他一同亡國的孫皓,歸降晉國之後,第4年就無聲無息地去世了,當時他的年齡才42歲,可以說正是年富力強之時,至於他的死去,有很多未知的秘密,這讓劉禪非常害怕。他從孫皓的身上,彷彿看到了自己的結局,所以他更加加倍謹言慎行,已經完全是一種「大智若愚」 的狀態了,而其中的痛苦,只有劉禪自己知道。在他歸順曹魏八年之後,劉禪在寂寞中死掉了,終年64歲。有人跟據他活的年齡認為,劉禪真的是個樂不思蜀的傢伙。實際上真的不是這樣。只不過他調理心態調理的很不錯,這是他長壽的理由,不過這八年,他真的很痛苦,他的隱忍卻救下了九萬蜀國黎民百姓。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