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西征益州之際,東吳大將步騭便被任命為交州刺史,這也就意味著交州就成為了東吳的勢力範圍。說到這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
從表面上的利益來看,奪得交州自然能對東吳產生一定的實際意義,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交州荒涼,瘴氣瀰漫,出產的作物等都遠遜於中原,但交州的開發和治理早在五百年前就開始了,正因如此,在奪得交州後,東吳在糧食、船材、特產、海貿、人口、蠻兵、犀甲和藥材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話語權,在獲得這些資源的同時,東吳自然可以獲得實在的利益。但要獲得這樣的利益,前提是要能將這些東西緊緊地握在手中。
正是因為東吳要緊握交州,因此在公元210年時,孫權才會讓步騭率領一千吳軍南下,逼得士燮兄弟臣服,不過在這個時候,劉表的舊部吳巨、前刺史張津舊部夷廖錢博等人是不服孫權的。雖然孫權這一次強勢的軍事行動,看上去並沒有讓交州內部引發軒然大波,與後來劉備派常房進入南中的情況相似,也就是說,無論是此時的孫權還是後來的劉備,都只是獲得了當地勢力的名義服從,不過這塊土地依舊是由當地人治理,大軍各取所需,自然可以保證相安無事。
但實際上,這對於東吳而言是失大於得的。畢竟此時周瑜已經去世,劉備的勢力已經成形,而曹操一直對孫權虎視眈眈,為此,雙方大打出手,只不過曹操在經歷了赤壁之戰與南郡之戰的戰敗後,陳蘭、梅成、商曜等反曹勢力已經在密謀造反,劉璋對曹操失去畏懼,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應該集中精力對北方保持施壓,並趁機奪取淮南與江夏才是最優解,然而孫權卻選擇了對交州下手,這無疑讓曹操心安理得的出兵去對付馬超和韓遂,就此讓曹操頗有動盪的北方再度平穩下來。
筆者認為,孫權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如果此時孫權不是去派人奪交州,而是選擇正確,尋找機會奪取淮南,很有可能曹魏陣營將會崩塌,但孫權選擇了在交州擴張,就此失去了一個極大的良機,實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