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子嗣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不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子嗣的?

蜀漢後主劉禪在後人印象中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這是真實的歷史嗎?劉禪年少平淡無奇,文不到曹植、曹沖天才般的表現,武不到曹丕、曹彰少年勇猛。初見劉禪是趙雲懷中的嬰兒,再見已經是蜀漢的皇帝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往下看。

劉備識人能力天下一流,他很清楚自己這個兒子情況,臨終時他對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間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聞丞相為寫申、韓、管子、六韜一通已畢,未送,道亡,可自更求聞達。」

劉備去世時,劉禪只有17歲,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蜀國,於是他把朝中大權都給了諸葛亮。在諸葛亮輔政的11年時間裡,「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大凡讀過書的人都知道「樂不思蜀」 這個典故,說的是劉禪國滅後到了洛陽,在一次宴會 上,司馬昭命歌姬表演蜀漢歌舞,蜀漢故臣都很難過,唯獨劉禪完全沒有一點悲傷的樣子。

從此,劉禪就成為了千年笑柄,還被視為沒心沒肺的代表人物。真相真的如此嗎?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看後都會有一個感覺,劉禪是有大智慧的。諸葛亮的《臨終遺表》中有這樣一段話,

「伏願陛下清心寡慾,約己愛民,達孝道於先君,存仁心於寰宇,提拔逸陰以進賢良,屏黜奸讒以厚風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大家注意這句話,「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諸葛亮之所以在遺表中加上這一句話,是因為劉禪得知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派人替自己去看望問候,他還讓去的人給諸葛亮帶了一句話,「丞相去世後,你的子嗣們該怎麼安排?」

諸葛亮何等聰明,病床上的他立刻明白了劉禪的用意。剎那間,諸葛亮後背冷汗直流,他終於明白劉禪根本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真的是有大智慧的,原來他蒙蔽了很多人。諸葛亮的一生真正詮釋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奈何最終也無法保證自己家族的安全。

最終總結一下,劉禪是一個比較聰明且心地善良的人,也是一位比較優秀的君主。劉禪在位41年,期間無大規模的政變內鬥,也無大興土木的記載,而賦稅也是三國中最低,這難道不是有智慧的體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