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亂世三國中智商不高的軍事家?
對於袁紹的評價,陳壽在《三國誌》有言: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捨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蹶,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足可見,陳壽對袁紹的評價著實不高,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話說,袁紹出身官宦之家,自祖父袁安始,族系四代有五人皆官拜至三公(司空、司徒、太尉),三公之職皆為東漢大吏,有提調軍政要務之權。袁紹為庶出,自幼便過繼於伯父袁成撫養。年少的袁紹知書達理、善解人意,深受父輩們的愛撫,所以不滿弱冠之年的他,就憑借家族的榮耀,充任了濮陽縣令。這生活的太過如意,無異於過早地使率直的袁紹在無形中墜入三國時代「陰謀」的彀中。
自從袁紹平了公孫瓚和韓馥之亂,其帳下擁兵百萬,良將千員,強勁實力已不可小覷。大有一統天下野心的袁紹在官渡與曹操對峙,在此關鍵時刻,謀臣陳琳言「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濟、漯;大軍泛黃河而角其前,荊州下宛、葉而犄其後;雷震虎步,若舉炎火以爇飛蓬,覆滄海以沃熛炭,有何不滅者哉?」。此計之妙,為良策之計。若用此計,則必將大破於曹操。可如此完美、精妙之策,卻被智商堪憂的袁紹斷然否決。這給了略處劣勢的曹操有了絕地反擊的機會。話說,輜重糧餉一貫被視為兵家得勝的先決條件,可在曹操親率五千虎豹騎進攻烏巢之際,被留守護袁糧餉的兵卒是少之又少,其必定結果自是被曹操燒了糧餉、佔了烏巢,提前結束了官渡之戰。
這連連敗戰,也絕非謀臣緘言之過。良臣田豐多忠言進諫於袁紹卻終不被納,反倒慘死於獄中,真可謂「昨朝沮授軍中失,今日田豐獄內亡。河北棟樑皆折斷,本初焉不喪家邦!」
若袁紹僅不諳兵法也罷,但若其亦不諳世事則其基業必亡。很顯然,智商並不高的袁紹也並沒妥善處理好自己的身後事。
袁紹有袁譚、袁熙和袁尚三子。起初,對立嗣之事頗有主見的袁紹屬意袁尚擁立江山,但畢生都似飄絮、毫無主見的袁紹最終還是在生命的盡頭改變了主意,決定立長子袁譚為嗣。之後袁紹便撒手人寰了。但已在黃泉的袁紹怎可知,也正是自己這彷徨的決定,最終釀成了子嗣成仇、江山旁落的惡果。
但智商雖低的袁紹,終也卻也得到了時人「寬仁從眾,天下所服;臨危吐決,智勇邁於人;世布恩德,天下受其惠」的評價。
若在一般的亂世,或許智商不高的袁紹也不會因此而丟了天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