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龐統沒死,蜀漢之後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如果當初龐統沒死,蜀漢之後的發展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對龐統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三國是一個能人聚集的時代,在這種紛爭的時期,人才對於每一個割據一方的的勢力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人才中,臥龍鳳雛可以說是比較出名的了。只可惜,鳳雛死的太早,如果他還在,對後來的三國局勢一定會有所影響。那麼,如果我們假設,當初死的不是鳳雛龐統而是臥龍諸葛亮,那麼,後來劉備建立的蜀國會受到什麼樣的影響呢?

諸葛亮和龐統被司馬徽稱為是「臥龍」「鳳雛」,二人都是三國時期頂尖的文人謀士參謀,但是二人所擅長的區域各有千秋,可以說諸葛亮更擅長守城治國,安定後方。龐統更擅長攻城掠池,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劉備在攻打西川時,帶了龐統,讓諸葛亮鎮守荊州。

三個軍事才能極強的人有兩個早死,諸葛亮一直都是被劉備放在後方,在最後的一次大戰,即夷陵之戰,劉備將諸葛亮放在了蜀漢的後方,沒有將他帶到前方,結果夷陵大戰失敗,蜀漢徹底退回了漢中,不能說諸葛亮不會攻城,而是更擅長守業。到了大後期,諸葛北伐,多次都是無功而返,導致了蜀國被困死。

龐統的英年早逝,使他擁有了無限的可能,可以通過曹操這一奸雄對諸葛亮和龐統的態度看出。在火燒赤壁之時,如果沒有龐統的連環計,可能赤壁之戰不會那麼順利,那麼龐統的連環計為何能讓曹操信任,因為曹操早已聽過龐統的大名,對龐統也是抱著求賢若渴的心態,想當初,曹操一統北方,意氣風發,誰能放在眼裡?也僅有龐統一人了,曹操見到龐統的第一句話:「久聞先生大名,望不吝賜教」足以可見龐統是一位人才。

而諸葛亮在曹操的心目中就是一個村夫,可見龐統在曹操的心目中更加重要一分。並且在劉備進攻西川時,劉備想要以仁信得天下,但是龐統勸解他,要攻守兼備,事成之後,報之以義,就不會失了仁信。同時龐統與各個幕僚相處的特別好,在落鳳坡早逝後,不僅劉備痛苦,各個將領都忍不住哭了起來。落鳳坡如果死的是諸葛亮,蜀國的戰術可能就不會那麼保守,或者是前方就有了一個更加可靠得謀士參謀,夷陵之戰也不會輸的那麼慘,荊州未嘗不能收復。

龐統為何死在落鳳坡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卻說龐統迤邐前進,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內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龐統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於吾。」令後軍疾退。只聽山坡前一聲炮響,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可憐龐統竟死於亂箭之下。時年止三十六歲。

這是小說中的龐統之死,在此之前,書中曾經交待,諸葛亮寫信給劉備說:我夜觀天象,太白臨於雒城,將帥會有危險,希望劉備和龐統停止進攻,但是龐統認為諸葛亮是怕自己立了大功,因此才不讓他們前進的,於是極力勸說劉備進攻,劉備經不住龐統的勸諫,這才勉強答應,而在進攻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說龐統的馬驚了,劉備看到後就把自己的白馬讓給了龐統,龐統感動的一塌糊塗,還表示要誓死報答劉備。

就是這次的讓馬,讓龐統丟了性命,看起來龐統之死是天意,先有諸葛亮夜觀天象,後有龐統馬驚,龐統騎上了劉備的馬,又在落鳳坡遭到埋伏,龐統死於亂箭。小說描寫的很精彩,但是在歷史上卻並非如此。

《三國誌》中記載:龐統是在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

劉備對龐統的死非常悲痛和惋惜,提起龐統就要落淚,因此追賜龐統統爵關內侯,謚號靖侯。而就在龐統死的地方,有當年為龐統而建的真墓,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據說是塊風水寶地,不過這些在正史裡都沒有記載。而落鳳坡也是龐統死了,老百姓根據這個故事或者歷史事件把這個地方叫落鳳坡的,而不是本來就有,龐統過來剛好死在落鳳坡。

至於說龐統死是不是天意,這個就不好說了,因為我們現在是在事後評論,如果說是天意,我們其實是在唐突古人。很多人都編段子: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得天下,而劉備得了兩個,所以劉備最終沒能統一天下,劉備這裡一山不能容二虎,所以臥龍和鳳雛必定會死一個。諸葛亮和龐統也存在明爭暗鬥的情況,都想成為劉備的總參謀長。

這應該不會發生,首先就算龐統有爭強好勝之心,諸葛亮也有容人之量,後來諸葛亮處處讓著法正就是個實例,諸葛亮和龐統如果都活著一定可以在劉備手下發揮各自的作用;其次作為一個亂世英雄,劉備怎麼會嫌手下能人多呢?劉備雖然軍事才能不行,但是御下的本事很好,跟隨劉備的,都覺得劉備是個好老闆,劉備肯定能處理好諸葛亮和龐統的關係。

再說了曹操都有五大謀士參謀,為什麼劉備只能有諸葛亮一個呢,龐統的死只是意外,史書的記載是為流矢所中,並非針對騎白馬的人,史書中也沒有記載劉備讓白馬這一幕。只能說劉備和龐統沒有緣分,劉備未入川就損失了重要謀士參謀,否則劉備守荊州和益州會輕鬆很多,只能說是造化弄人吧。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