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絕大多數人最熟悉的中國古代歷史階段,非漢末三國莫屬。由於經典小說《三國演義》的廣泛傳播,以及數不清的傳統戲文、評書等民間文藝的影響,這一時期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甚至對整個東亞文明圈中的各國人民來說都是耳熟能詳。到了今天的網絡時代,各種三國類的遊戲和影視劇的出現,再次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三國熱」。不過小說和其他一切文藝作品畢竟不是正史,而且往往將很多三國人物「臉譜化」,他們在歷史上的真實形象也許並不符合一般人的認知。
例如蜀漢政權的第二任皇帝「劉禪」,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扶不起的阿斗」,他在小說中是一個庸懦無能、馭下無術的廢材,還留下了「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而蜀漢大局似乎全靠諸葛孔明、姜維等頂樑柱支撐。所以有人認為要是劉備不選劉禪做繼承人,而是給大位交給英武過人的養子劉封,蜀漢政權後續的發展會好很多,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來看看劉封,他本名應該叫寇封,荊州長沙人。已人到中年的劉備入荊州時還膝下無子,所以收其為義子。劉封投入劉備集團後,很快憑借其過人的武勇和剛猛的性格在軍中嶄露頭角。在蜀漢前期進軍益州、佔據漢中的歷次戰事中,他都立下了不少功勞,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關羽、張飛等人。這樣一個有才幹、有功績的青年英才接掌蜀漢大權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嗎?看上去他唯一的弱點似乎就是不是劉備的親生子,而劉備在四十歲之後又先後有了劉禪、劉永、劉理三個兒子。其實就算不考慮這個因素,劉封來當蜀漢第二任皇帝也不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因為劉封的性格缺陷非常明顯,蜀吳爭奪荊州之戰的後半場,關羽所部情況危急,但據守上庸三郡的劉禪卻見死不救,之後又與手下的孟達不合,導致對方一怒之下投降了曹魏。這兩件事充分表明劉封一是缺乏足夠的大局觀,其二是不能很好處理人際關係,儘管他是一位難得的武將,卻絕對當不了一個合格的君主。所以諸葛亮評價劉封是「性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並極力勸說劉備將其除去。有人說這是因為諸葛與劉封不合,而且覺得劉封上位會難以控制,但反過來也證明劉封在蜀漢集團內部人緣很差。
而劉禪其實不像小說裡說的做得那麼差勁,他在位期間蜀漢基本保持了內部的穩定,而他很能放手用人、對臣子寬和仁厚,只有後期放縱黃皓等人亂政是值得責備,不過此時的蜀漢大局已經江河日下,可能是劉禪自己也知道很難在守住基業,所以開始麻醉自己的緣故。如果換了他名義上的大哥來坐江山,可能蜀漢早已在內亂中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