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三國網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關羽。
關羽並非是守不住荊州,在樊城之戰失敗,而是他太過驕傲了,一路走來他順風順水,對待敵人也有些大意輕敵了,所以才有了「大意失荊州」,一個人過去立下無數功勞,可一旦他犯了一個過錯,那麼有些人就會忘掉他之前所有的貢獻,關羽便是被這些人指責。他們認為是關羽本人太過自負,卻忽略了關羽並不是戰無不勝,他所面對的敵人也很強大。
天下三分,劉備佔領益州,在漢中打敗了曹操的大軍,趁勢派劉封和孟達去佔據上庸,如今蜀國計劃順利,而曹操集團內部不和,外部有敵人,內憂外患,只能採取防守政策。孫權的勢力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平定山越,取得交州、荊州三郡,不過劉備佔領著荊州南部,這樣孫權只能籌謀著向北發展,可北有曹操,孫權很有可能會被劉備和曹操夾擊,所以孫權想要驅趕荊州南部的劉備。
其實關羽在戲曲小說中被神化了,「萬人敵」、「熊虎之將」,溫酒斬華雄,過關斬將,水淹七軍,甚至是敵人在死後也要他索命,但真實歷史上的關羽有如此強大嗎?其實並沒有,若不然他也不會失敗,實在是樊城之戰中雙方實力相差過大。
關羽帶了五萬兵馬,而他要攻打的敵軍只有兩萬,可關羽是在攻城,城中敵軍選擇耗下去,不直接迎戰,就這麼耗著關羽的軍隊,所以五萬軍隊也折損了不少。而後曹操的援軍也及時趕到,於禁、龐德率領七軍,徐晃又支援了十萬人,還有十二營作為後盾,相比下來,關羽只是孤家寡人,他被敵軍包圍,插翅也難逃了。
十萬的軍隊,整整是關羽軍隊的兩倍,而且曹操抽調的都是精銳部隊,目的便是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不僅是曹操軍隊,關羽的背後還需要防範孫權軍隊的偷襲,孫權派出呂蒙、陸遜、蔣欽三人,帶著全國的兵力,兵分三路,勢必要拿下荊州。
面對著曹孫兩家二十萬以上的兵力,關羽的失敗並非只是因為他個人性格原因,敵人實在是太過強大,縱使他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帶領軍隊取得勝利,若是只有他一人,想必是可以逃生的。
縱使面對強敵,關羽仍舊帶著少得可憐的軍隊在守衛著荊州,可就連軍心也沒有統一,有許多人想要投降保命,可這些話,他們不敢當著關羽的面說,不然以關羽的性格,會認為這是奇恥大辱,可能會直接殺掉他們。傅士麋芳不戰而降,劉封孟達夾帶著私人感情,不肯派兵支援關羽,這樣的隊友,實在是令人氣憤心寒。
不只是兵力相差太過懸殊,雙方武將謀士參謀陣容也天差地別,曹操這邊匯聚了太多的人才,單挑出來或者比不上關羽,但加起來那就不輸於關羽了,曹仁、於禁、徐晃、龐德,個個驍勇善戰,智勇雙全,司馬懿、恆階等人出謀劃策,尤其司馬懿,更是厲害。反觀關羽這邊,只有他的兒子關平,謀士參謀只有一人,那諸葛亮去哪了呢?他還在成都,對此事不甚在意,竟然會是認為關羽可以守得住荊州,可他忽略了絕對性的壓倒優勢,五萬兵力如何戰勝數倍兵力,這才使得關羽落得孤立無援的境地。
想當初三人桃園三結義,如今關羽卻是落敗身亡,再也見不上他的好哥哥和好弟弟,劉備和張飛,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忠肝義膽的化身,被人供奉,被世人敬仰,而他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也被認為是神器,只斬小人。
這次大戰,直接導致三國格局的改變,荊州南部被孫權佔領,加上自己佔領的荊州部分,東吳佔據了荊州六郡,不會再有被夾擊的風險,此後發展更是迅猛,可蜀國卻經此一戰,元氣大傷。
關羽的一生中確實犯了不少錯誤,但世界上並沒有完美之人,孰能無過,與他的過相比來說,他的功績更多,而且他的個人魅力更是讓後世敬仰欽佩,俠肝義膽,忠義兩全,正直勇猛,是很多人的偶像!在現代的影視創作中,也完全是正面形象出現,這也說明大家並沒有太過苛責他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