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的大將文聘為什麼能受曹操重用?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投降的大將文聘為什麼能受曹操重用?

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舉南下,發起了征討荊州劉表的戰爭。八月份劉表死了,由他的兒子劉琮繼位荊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軍到了新野。荊州大臣蒯越、韓嵩等人勸說劉琮歸附曹操,劉琮於是舉州投降。還是在官渡之戰時期,劉表手下很多大臣就有歸順曹操之心,等到劉琮投降,這些人自然是興高采烈,歡天喜地地接受曹操的爵位官號了。但是有一個人卻不是這樣,知道曹操渡過了漢水,他才最後一個投降。而恰恰是這個人,最受曹操重用,後來在曹魏的功勞也是最大。下面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這個人就是文聘。

文聘字仲業,南陽郡宛縣人。作為將軍,文聘的經歷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作為劉表屬下守禦北方,劉琮投降後繼而投降曹操;為曹操守衛江夏抵禦關羽;魏文帝、魏明帝時期任職江夏抵禦孫權。

第一階段,作為劉表屬下守禦北方,劉琮投降後繼而投降曹操。

文聘本來一直守禦在北方對敵曹操,劉表死後,他的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曹操征討荊州,劉琮率領全州投降,想叫來文聘,讓他一起投降。文聘說:「文聘不能保全荊州,只能等待被治罪。」曹操渡過漢水,文聘才來見他,曹操問他說:「來得為什麼這麼晚?」文聘說:「以前不能輔佐劉荊州(劉表)來奉事國家,劉荊州雖然死了,我仍希望守住漢川,保全境內,活著不辜負孤弱的劉琮,死了無愧於地下的劉表,但我的願望未能實現,以至於到了這個地步。我確實心懷悲痛慚愧,無臉早見您。」說著淚流滿面。曹操聽了也很感動,說:「仲業,你真是個忠臣啊!」對他禮遇甚厚。給他兵力,讓他和曹純到長阪追擊劉備。

在這裡,文聘表現的不卑不亢,他既不像有些大將那樣大喊寧可做斷頭將軍之類的「豪言壯語」,也沒有像荊州其他大官員那樣急於切割舊主子向新主子表忠心,而是表現出了一種無奈。這種無奈既是一種現實又是一種心境。現實是,作為一個臣子,主公給你的命令是投降,你雖然手裡有兵,但是又不能作戰;內心是一個將軍不戰而降,這讓人情何以堪!正是這種現實真情打動了曹操,曹操才會給他軍兵,讓他握有實權。到建安十三年這個時候,曹操兵多將廣人才濟濟,一般的人已經入不了曹操的「法眼」了,文聘能得到帶兵實權,的確非同一般。

第二階段,為曹操守衛江夏抵禦關羽

赤壁之戰曹操戰敗,但荊州的部分地區仍在曹操手中,因江夏郡和吳國接壤,百姓心裡不安,曹操就任命文聘為江夏太守,封了他一個關內侯的爵位。赤壁之戰主要是周瑜和曹操的對壘,史書中並沒有劉備屬將參戰的事例,曹操兵退後劉備收復了荊州江南四郡,也是四郡投降,實際上並沒有激烈的戰鬥發生。但周瑜為爭奪荊州江北郡縣和曹仁交戰一年有餘,曹軍其他將領和劉備屬將不可能閒著看熱鬧,所以,從其他將領的參戰記錄中可以知道,周瑜能夠放心的在江陵和曹仁作戰,是關羽在外圍給他牽制了其他曹軍。不過,由於關羽兵力少,又只是牽制和後勤供應任務,所以作為將領,也就沒有多少功勞可記。倒是曹軍將領,因為和關羽作戰有功,總體上保住了荊州部分地區,使得曹操有了和孫、劉兩家的緩衝之地,不少人因此立功受封。文聘就是這些和關羽作戰有功的將領之一。文聘歸大將樂進統屬,跟隨樂進到尋口討伐關羽,因功被晉封延壽亭侯,加官討逆將軍。在江夏鎮守時,文聘又到漢津攻打關羽運送物資的部隊,在荊城燒燬了關羽軍隊的船隻,同樣建有不少功勞。

第三階段,任職江夏抵禦孫權

文帝即位後,文聘進爵為長安鄉侯,持節。黃初三年(公元222),曹丕派遣上軍大將軍曹真、征南大將軍荊州刺史夏侯尚圍攻江陵,派文聘單獨率兵駐紮在沔口。文聘率軍在石梵安設營壘,獨擋一隊吳軍,因禦敵有功,升為後將軍,封新野侯。

黃初七年(公元226)秋天,孫權聽說曹丕去世,親自率領五萬軍隊進攻江夏郡,情況危急。文聘堅守不動,朝廷大臣們商量派兵救援。魏明帝認為,孫權棄船登陸,目的是趁我不備突然襲擊,如今文聘不動,孫權必定撤軍。孫權圍攻二十多天後果然撤離,文聘追擊,打敗了吳軍。這件事情說明,文聘臨危不亂,策略正確,同時也說明魏明帝深知並信任文聘。也就是說,魏國三代君主,都對文聘非常倚重和信任。文聘受封的新野侯,也是作為異姓臣子最高的爵位。

文聘在江夏駐守數十年,很有威信,愛護百姓,名震敵國,敵人不敢侵犯。以至於成為江夏太守的楷模,雖然後任太守也「清廉、有威信」,但說到名聲,還是得「次於文聘」。

曹操接手劉琮的荊州後,連續封了十五人為侯,而文聘是受封人員當中最後一個投降的。正是這最不急於表功賣好的人,卻是劉表原來的屬下當中能力最強,為人最忠,也是功勞最大的一個。說起來,劉表的屬下像蒯越、韓嵩以及蔡瑁等人原來官職都比文聘高,可後來的發展卻比不上文聘,倒不是說這些人的才能都比不上文聘,而是投降曹操後都沒有了文聘一樣的平台,為什麼?是不是在已經不能再擴張的時候,曹操更多地會看中一個人真正的忠心而不是投靠新主子時賣力的表現?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