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會三顧諸葛亮於茅廬之間?這就要從劉備在荊州說起,劉備投奔劉表之後,劉表一直是很忌憚劉備的,其實礙於漢室宗親的面子對劉備採取的是「不重用不放棄」的政策,這使得劉備就很彷徨,鬱鬱寡歡不得志。在荊州這7年應該是算是劉備的一個低谷期,有一種「龍臥淺灘遭魚戲」的無奈,但劉備又是一個很隱忍的人,不便發作只要到處尋訪走友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史記劉備這個「廣告大師」在荊州時是甚得民心的,也是無意間就聽到一個傳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按照後來推論這句話應該是三國著名的獵頭公司CEO水鏡先生放風出來的。劉備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頓時腎上腺就熱起來了,於是就有了上文所說的「三顧茅廬」。
過程大家都很清楚就不描述了,但裡面還有幾個疑問要逐一詳解。其一就是水鏡先生為什麼會為諸葛亮這年輕後輩給予「定國安邦」這麼高的評價呢?那就要從諸葛亮的交往朋友來說,在荊州我們知道有四大家族,分別就是「劉、蔡、黃、司馬」,諸葛亮和這些人來往甚密,其實老丈人就是四大家族的黃承彥,如果不是這些千絲萬縷的家族友誼,怎麼可能會有諸葛亮的口碑廣告出來呢?
其二諸葛亮的人脈這麼好,但為什麼一直呆在荊州而不選擇輔佐劉表、袁紹、曹操、孫權之類而要選擇劉備?我覺得應該諸葛亮還是有一定的先見之明,逐一做過評判的?劉表雖然有荊州沃野之地但只是守城之主無開拓之心;袁紹雖實力雄厚但外強中乾,曹操後來的第一謀臣荀彧就是從袁紹哪裡跳槽過去的;曹操雖有雄心但是宦官之後,況且當時謀士參謀雲集諸如荀彧,郭嘉,賈詡等能人輔佐;孫權麼,雖然是後期之秀,但身邊也乏能人志士,諸如張昭,魯肅,周瑜等創一代豪強加盟,況且諸葛亮自己的兄弟諸葛瑾還在哪裡效力。以上諸侯單位,就算去了估計也沒有什麼好的位置,對常常自比為「管仲,樂毅」的諸葛亮來說,去當個第二謀士參謀,第三謀士參謀恐怕也不是諸葛亮的志向所在。於是,諸葛亮閱人無數之後就遲遲不出山,一直在一個求賢若渴的賢明諸侯來主動發橄欖枝,但空等也不是辦法,於是如上所述,關於「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的傳說就在荊襄大地廣為傳播。
回到正題,當時候劉備還是寄人籬下,實力一般,一般人看來是看不到什麼發展前途的,但諸葛亮就偏偏選擇了選擇劉備?我覺得有幾個理由是很恰當的:「劉備擁有其他諸侯不具備的優勢,第一就是中山靖王后裔這張王牌;第二就是劉備是曹操青梅煮酒評點過能和曹操一爭高下的一代梟雄;第三就是劉備頗有仁義之心;第四就是劉備當時身邊沒有能人志士,過去能得到重用」,後面的歷史發展軌跡來看,諸葛亮是選擇對了,「功成八陣圖、始於茅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