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之後還有三個比蜀國還短命的政權 他們短命的原因是什麼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滅亡之後還有三個比蜀國還短命的政權 他們短命的原因是什麼

三個比蜀漢還短命的蜀國,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古代很多王朝,既有享國時間長的,也有享國時間短的。我們研究古代歷史時會發現,很多王朝更替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但從古代小王朝的歷史看,古代人在四川建立的政權,大都比較短命。像劉備的建立的蜀漢只存活42年,最先被司馬氏所滅。後人不明白,蜀漢佔據險要的蜀地,為何壽命那樣短呢?

其實蜀漢滅亡後,還有3個蜀國壽命比蜀漢還要短暫。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下這3個蜀國的命短內在原因。

自毀「長城」

1.成漢

蜀漢滅亡後,到了西晉末期,賈後淫虐專政,爆發了「八王之亂」。晉朝只傳兩代,便走了下坡路。西晉末期的天下大亂,又加上災年,在蜀地的民眾成為難民。此時巴氐族一個叫李特的首領,率領難民起義。297年,李特率流民攻下成者,西晉的益州刺史羅尚堅持抵抗李特戰死,他弟弟李流又繼續率流民作戰,第二年也病死。

李特兒子李雄成為首領,他於304年攻下成都,並於306年稱帝,這就是歷史上成漢政權。

334年,李雄病死,讓哥哥兒子李班繼位,但幾個月後,李雄兒子李期殺李班自立,338年,李驤兒子李壽又殺李期自立。這個李壽當皇帝後,奢侈無多,而且對民眾用酷法,李壽死後,兒子李勢繼位,李勢凶殘,殺戮無數,國勢衰弱。347年,桓溫進攻成漢,李勢投降。成漢政權滅亡,存活31年。

2.前蜀

公元907年9月,王建被唐昭宗封為司徒和蜀王,唐朝末期,王建脫離唐朝統治,稱帝,就是前蜀國。

919年6月,王衍成為皇帝,920年,王衍去北巡,實際上就是遊玩,玩了一年才回到成都,王衍只顧玩,連自己的將士也忘記慰問安撫。

王衍是一個奢侈無度的皇帝,他遊玩前,讓人建一個「宜華苑」,要求在他回來前建好,當王衍回到成都後「延袤十里,土木之功,窮極奢巧」。宜華苑建成了,王衍還依然玩性不改,居然經常「夜宿倡家,飲於酒坊」。

由於王衍的肆意揮霍,不理朝政,前蜀在他當皇帝期間,已經「林木皆枯,赤地千里」,老百姓遭殃,怨聲載道。925年,李存勖聽說王衍統治不得人心,就派6萬前征伐他。前蜀軍聽說後唐來攻,甚至不抵抗就往成都跑,王衍嘗到了惡果,只得投降。當王衍帶自己家人去洛陽時,行政西安被殺死。前蜀只享國18年。

3.後蜀

934年,前蜀滅亡9年後,時任成都官員孟知祥見唐朝也已經沒有希望,因此皇袍加身建立後蜀國。但孟知祥當皇后就死的一,其兒子孟昶當皇帝。

孟昶剛始是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曾對大臣們說:「薄而好輕艷之辭」。孟昶的確在位時做了很多事,而且還開創我國第一副春聯。

他專門設立一個「匭函」,也就是現在舉報箱,接受官員和民眾的投訴。孟昶曾於941年寫下了《誡諭辭》,要求官員銘記:「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驅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國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為爾戒,體朕深思。」

後來孟昶的《誡諭辭》還被趙光胤借用了其中四句作為宋朝官員的「官箴」:「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宋太宗即位後,把這四句話刻成石碑分發各州縣。

孟昶除了在官員治理上有其獨到之處,他還大力發展生產,下發了「賦役俱省」政令,勸百姓的「農桑令」,讓百姓休養生息。他甚至把農業生產作為考核各地官員的一個指標。在孟昶的治理下,蜀國發展很快。

但孟昶後來懈怠了,又走上王衍的老路,沉醉於酒色之中,944年,他下令大選良家子,充實後宮。孟昶甚至花重金修皇宮,連尿壺上都鑲有寶石,奢華程度超過王衍。孟昶還迷上音樂,經常與藝人一起彈唱,從此不管朝政,國力衰弱。

965年,宋軍進攻後蜀國,孟昶也不抵抗直接投降,被趙匡胤封為秦國公。

把天險當安逸

從蜀漢以及成漢、前後蜀國的滅亡來看,除了當朝皇帝太過安逸以外,他們過分依賴蜀道天險。雖然蜀道很險,但蜀道再險也並非無人進入。劉禪的蜀漢滅亡,就是疏忽了蜀道,而被鄧艾偷襲。

不得不承認,蜀國四周環山,地處盆地,只要守住要塞,蜀國就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因為蜀道易守難攻,但再難攻的城池也被攻下的時候。如果中原王朝弱時,蜀國關門過小日子,其他地區的小政要無法與其相比,但如果中原王朝強大時,而蜀國還依然固守城池,不思進取,那麼離滅亡不遠了。

劉備的蜀漢建立後,諸葛亮曾意識到這一點,因此諸葛亮不斷向東發展,以其為蜀漢統一全國奠定基礎,但沒有實現。蜀漢人才缺乏,沒人願意來。後來的成漢、前蜀、後蜀也存在這種情況,由於蜀道難,難以吸引人才,致使國力只能在小圈子裡打轉,人才接替不上,遇到昏君皇帝也無所作為,那天險實際就是一種阻礙。

劉備蜀漢後來就遇到這種尷尬的境地,「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就說明當時人才寧可去曹魏和孫吳,也不願歷盡艱險到蜀漢來。而蜀國西南都是蠻荒地區,根本也無法實現人才蓄積。

難迴避的縱深

歷史上很多人把四川稱為寶地,因為四川地處盆地,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但蜀國位置很特殊,四周全是高山,正如前文所說向西向南都是蠻荒地帶,而向東北方向的漢中地區,也是蜀國門戶,丟失漢中,蜀國便不保。

蜀國從地理位置上看,沒有戰略縱深,如果蜀國天險被攻破後,這裡政權無法向西拓展,如果跑到蠻荒地帶,去了也是死路一條,而繼續向西南發展,就是青藏高原。所以戰略縱深短,也是蜀國無法自保的一個關鍵因素。

當然蜀國要想長久,必須向東發展。但向東無立足之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才能確保蜀國穩固。

參考資料:《三國誌》、《晉書》、《宋史》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