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東吳為什麼還能堅持十七年 全靠此人坐鎮東吳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蜀漢滅亡後東吳為什麼還能堅持十七年 全靠此人坐鎮東吳

對東吳十七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引言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有感》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最終經過多年的戰爭,天下分為了三個國家,但戰爭依舊沒有結束,只不過戰爭的模式,由各地四處戰亂,改為了以國家的形式相互攻伐。最開始時,三個國家還處於鼎立的狀態,誰也奈何不了誰,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那批在亂世中鍛煉出來的人才漸漸逝去了,戰爭的局面就發生了變化。就比如諸葛亮逝去後,蜀國彷彿被抽掉了脊樑,就此一蹶不振,如果不是魏國一直在發生內亂,恐怕早就被滅了。

一、吳國的局面

總的來說,蜀國被滅是正常的事,從實力上來說,它本來就是三個國家中最弱的,而從人才上來說,每個國家都擁有很多的人才,但是蜀國在後三國時期,出現了人才斷層,那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就是最好的佐證。所以蜀國成為三個國家中第一個被滅的,也是正常的是。而在蜀漢滅亡之後,東吳還堅持了整整17年才被滅亡,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麼嗎?主要是靠這一人坐鎮。

從軍事上來說,蜀國被滅對於東吳的打擊是巨大的,原先蜀國和吳國處於結盟的狀態,一直攜手對抗實力最為強大的魏國。而蜀國被滅後,局勢就完全不一樣了,本來吳國只需要面臨一個方向的壓力,而且還有長江作為天險進行守衛,可以說是利於不敗之地。但隨著蜀國的覆滅,吳國就將面臨多個方面的壓力,再加上魏國的實力一直很強,在這樣的局面下,可能吳國大概率堅守幾年就會被滅,所以吳國能堅守17年是非常不容易的。

二、吳國的著名將領

而談起吳國能堅守這麼久,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陸抗。很多朋友對於後三國時期並不熟悉,陸抗的名字可能聽都沒聽過,其實在那個時期,他於吳國的意義,絕對不亞於周瑜於吳國的意義。陸抗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陸遜,也是孫策的外孫,他年輕時由於父親捲入了東吳奪嫡之爭,所以孫權一直不信任他。但在之後的時間,陸抗一直表現得不卑不亢,再加上吳國一直面臨著極大的外部壓力,所以他漸漸得到了重用。

陸抗在軍事上的天賦,絕對不亞於他的父親,他所帶領的部隊,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保證極為嚴明的軍紀。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軍紀就是靈魂,沒有哪只軍紀不好的隊伍,能有多強的戰鬥力。也正是因為如此,陸抗不僅重新得到了孫權的信任,而且受到了百姓的普遍愛戴。孫權離世後,孫亮成為了新的吳國君主,他的地位又一次提升。公元257年,壽春之戰爆發,陸抗在那一場戰爭中,發揮出了極強的軍事天賦,於壽春大敗魏軍。

三、後三國時代

公元264年,拉開了三國時期的最後一段歷史,在這一年,蜀國被滅,而後晉國登上了歷史舞台,吳國也不平靜,孫皓繼承了皇帝之位。孫皓這是三國時期名聲最差的皇帝,甚至還不如劉禪,他在位期間,使用嚴刑峻法維護統治。孫浩雖然在治國上沒什麼能力,但是他很會用人,陸抗得到了重用,他被封為鎮軍大將軍,統領整個吳國的軍事。那個時候的吳國,面臨著極大的壓力,陸抗肩上的擔子非常重,他需要面臨著來自幾個方向的進攻。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危難之際就是將軍成名之時,這句話就非常貼切地形容了陸抗。那時他作為吳國的軍事領袖人物,率領著吳國的軍隊,以弱勝強,於西陵大敗晉軍。西陵之戰後,晉國元氣大傷,雖然仍想繼續滅亡吳國,但實力不允許,之後就進入了休養生息的狀態,兩國進入了最後的和平時期。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了,幾年後,早已年老的陸抗病逝,他在逝世之前,用盡心血為吳國打造了最後的防禦壁壘,也正是由於他的去世,讓晉國走出了西陵之戰的失敗陰影,再次準備攻打吳國。

結語

公元280年,這是陸抗去世後的第4年,晉國已經秣兵歷馬數年,再次向吳國發起了攻擊。失去了最後著名將領的吳國,在晉國大軍之前,毫無抵抗意志,孫浩帶領文武百官投降,三國時代畫上了句號。三國時代的開篇是輝煌的,那時無數的名臣賢將,為了復興大漢,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而後三國時代就是悲哀的,事情的發展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可能這就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吧。

參考資料:

《有感》

《三國誌》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