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瞭解:姜維北伐的讀者,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蜀漢滅亡前一年發生了什麼事情?姜維為什麼突然進行北伐?姜維有什麼困境存在?
提到姜維這個人物,很多人會想到他是一個非常積極的北伐派。但是實際上在最後期,姜維已經放緩了北伐的頻率,好幾年都沒有進行北伐。因為「段谷之戰」的失敗和諸葛瞻、黃皓等人的排擠。不過就在蜀漢滅亡前一年,姜維打破五年的沉寂,又一次發動北伐。這是為什麼呢?或許與蜀漢內部的政治環境有關。
姜維的困境
在蜀漢的鴿派費禕被刺殺,姜維失去限制之後,他進行了非常頻繁的北伐,也獲取一些勝利,尤其是「洮西之戰」的大捷,差點讓曹魏放棄隴右。這是諸葛亮都沒有取得過的勝利。結果第二年姜維就把原先的聲望丟了出去,在「段谷之戰」中大敗於鄧艾。
這一年是在蜀漢延熙十九年(即公元256年)。在次年的時候,姜維雖然也進行了北伐,但當時正是因為曹魏內部的動亂,諸葛誕在揚州兵變,機會實在難得,所以姜維才出兵。等到這次北伐結束之後,姜維就表現得非常沉寂,不再敢輕易北伐。
儘管姜維已經努力克制北伐的慾望,但是他還是沒有得到充分信任。這個時候蜀漢內部的反戰的聲音很高,最有力的是諸葛瞻、董厥、樊建等人,讓姜維感到十分忌憚。另外劉禪身邊的寵宦黃皓也與姜維不合,這兩派人總是想剝奪姜維的兵權。姜維的處境如履薄冰,乾脆到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發動「侯和之戰」
在這種危險的情況下,姜維本來是應該越低調越好,他也是這麼做的。不過反常的是在景耀五年(即公元262年),姜維又一次進行北伐,率領大軍進攻侯和。結果還是被鄧艾擊敗。但是不同於「段谷之戰」的大敗,姜維安穩地從侯和撤退,並沒有和鄧艾進行高強度的戰鬥。
雖然距離「段谷之戰」已經過去六年,但是姜維顯然還是沒有擺脫困境,政權還是被反戰派把持,黃皓也仍然得寵。姜維非常憋屈地躲在沓中。這一年曹魏的局勢風和日麗,沒有發生「淮南三叛」這種大規模的兵變,遠談不上北伐的好機會。那麼姜維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進行北伐,進攻侯和呢?
而姜維出兵之後,雖然和鄧艾有過交兵,但是和姜維一貫的作風並不適合。姜維用兵非常大膽,高風險高收益。「段谷之戰」的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姜維不顧後勤孤軍深入導致的結果。但是在這次「侯和之戰」中,姜維就相當謹慎,看到作戰不利就趕緊撤退脫身。
「侯和之戰」的動機的猜測
那麼姜維為什麼進行這樣一場比較奇怪的戰爭呢?他有什麼目的呢?史料中沒有給出具體原因,所以只能進行猜測。有一種說法認為,姜維進行「侯和之戰」,很大程度上是緣於蜀漢內部的政治環境。一言以蔽之,「侯和之戰」的目的可能並不在外部,而是姜維為了擺脫困局的一次嘗試。
在「侯和之戰」之前的一年,也就是景耀四年(即公元261年),諸葛瞻成為衛將軍,董厥成為輔國大將軍,兩個人一起平尚書事。雖然次於姜維的錄尚書事,但是姜維壓根不在朝中,對政治的影響力幾乎是忽略不計。而樊建也從侍中升任為尚書令。
姜維不在朝中,諸葛瞻、董厥、樊建這三個姜維的政敵掌握了尚書檯。這種人事遷升是否會讓姜維感到驚恐呢?我想可能是會的。所以姜維打算嘗試一次北伐,如果獲得勝利就能夠提升威望與諸葛瞻等人抗衡,改變劉禪的傾向。這也許就是「侯和之戰」發生的原因了。
參考文獻:《三國誌》、《華陽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