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蜀漢諸多著名將領中誰可以被稱為大將軍?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解密:蜀漢諸多著名將領中誰可以被稱為大將軍?

蜀漢著名將領輩出,關張趙馬黃號稱五虎上將,連同魏延馬岱等人在三國的舞台上嶄露頭角,不過誰可以做大將軍呢?有人說關羽,有人說是魏延,也有人說趙雲。那麼誰可以做大將軍呢?這要進行分析:

其一,關羽。作為一名大將,關羽似乎是無可挑剔的,本人身先士卒,勇猛善戰,在小說中有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醜的壯舉,同時在正史中也是一個很勇猛的將領,書上寫道: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可惜為人剛愎自用,沒有謀略,好些人津津樂道的水淹七軍,不過是因人成事而已。資格雖老,卻沒有克敵制勝的奇謀,而且還很狂傲,所以有敗走麥城的結局。

其二,張飛。作為和關羽齊名的大將,張飛也是以勇猛見長,民間更有莽撞人的稱呼。歷史上張飛與關羽是劉備的左膀右臂: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張飛要做大將軍,不僅別人不說,就是他自己也不像,他往往是別人手下的馬前卒。

其三,趙雲。在小說中是一個很了不得的戰將,有勇有謀,可惜總是在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裡畫圈圈。歷史上趙雲一直是劉備的保鏢,官職不高,而且為人正直,劉備稱帝,欲進攻東吳,以報孫權伐取荊州、殺害關羽之仇,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滅了曹魏之後,東吳孫權自然會臣服。雖然曹操已經去世,但其子曹丕篡盜皇位,引起公憤,應該利用此民憤,先攻佔關中,佔據黃河、渭水上游以討伐逆賊,那麼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該放置曹魏,反而先打東吳。而且與東吳的戰爭一旦開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吳並非上策。」但憤怒的劉備不聽諫言,執意東征,留趙雲都督江州。趙雲一直沒有進入劉備的政治核心,他和劉關張的鐵三角沒法相比。

其四,馬超。是一個很勇猛的著名將領,可惜一直被劉備壓制,不為別的。馬超這個人在民間很有名氣,因俊秀容貌與獅盔獸帶、白袍銀甲的非凡裝束而得名,有「不減呂布之勇」。在正史中曾讓曹操很驚慌,據《山陽公載記》記載,曹操軍駐紮在蒲阪,想要西行渡河,馬超聽說後對韓遂說:「可以在渭河北岸據守,不到二十天,河東糧食用盡,敵軍便自行撤軍了。」但是被韓遂的「半渡擊之」的計謀代替。曹操後來聽聞了馬超的計策後,感歎:「馬超小兒不死的話,我恐怕連葬身的地方都沒有了」。雖然馬超英勇,但在劉備帳下,劉備一直防備著他,不給他重要職務,所謂驃騎將軍,領涼州牧,進封斄鄉侯,大多是虛銜。

其五,黃忠。早年一直默默無聞,最為出名的是投靠劉備後,在定軍山斬殺曹魏著名將領夏侯淵。劉備率軍與夏侯淵交戰,夏侯淵所率兵馬都是精銳,黃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將夏侯淵斬殺於定軍山。張飛妻子夏侯淵從女安葬夏侯淵。同年,劉備稱漢中王,以關羽為前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其六,魏延。雖然不是五虎將,但此人其實比上述五人更厲害。魏延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後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魏延鎮守漢中近十年,之後又屢次隨諸葛亮北伐,功績顯著。期間魏延多次請諸葛亮給他統領一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因而認為自己無法完全發揮才能,心懷不滿。

那麼比較一下誰可做大將軍:

其一,關羽張飛資歷尚可,但更人素質不行。關羽雖然後人稱之為武聖人,但是個人魅力距離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顯然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張飛在民間一直是大老粗的代名詞,儘管有義釋嚴顏的做法,不過仍然是智謀不高,和韓信那樣的大將無法比擬。

其二,馬超黃忠勇則勇矣,馬超為人歹毒,多次殺戮,且讓曹操都不放心,劉備如何能用在自己身邊,養虎為患,因此不過給以虛職;黃忠雖然勇猛,完全是憑借法正的謀略。而且當時關羽頗不以為然。

其三,趙雲為人過分謹慎,史書上很少有獨當一面的大才幹,而且和劉備有時還尿不到一個壺裡。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主張將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給諸將。趙雲反駁說:「霍去病曾說過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所以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須等到天下平定之後,再使眾人返回家鄉去耕耘田地,這才是最好的決定。益州的百姓,剛剛遭遇戰禍,現在應該將田宅房產歸還給百姓,先讓他們安居樂業,然後可以使他們服兵役、納戶稅,這樣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劉備當即便採納了趙雲的建議。其實趙雲不理解劉備,其實不過是為了收買民心。

其四,魏延。魏延可以。首先,勇氣可嘉,深受劉備重用:劉備自稱漢中王,留大將以鎮漢中,當時人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但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升為鎮遠將軍。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一日,劉備大會群臣,問魏延道:「今天委任你這個重任,你打算說點什麼嗎?」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其次,多奇謀,自負大才。魏延每次隨軍北伐,都請諸葛亮給他統領萬兵,另走一路攻關中,最後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如同前漢將領韓信的例子,但諸葛亮一直不許,所以魏延經常說諸葛亮膽怯,恨自己之才不能盡用。依《三國誌》補注《魏略》的記載: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魏延曾在軍議上提出建議,因長安守將夏侯楙怯而無謀,故願自請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長安,並認為夏侯楙一定會棄城逃走,而諸葛亮認為此計懸危而不用。其三,屢立戰功,在蜀漢屬於很重要的將領,屢敗曹魏著名將領。建興八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蜀漢漢中地區,其中兩路因大雨退還,此時的魏延也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攻擊曹魏涼州地區,魏延率領軍隊行至陽溪一帶,遇到曹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的大軍,兩軍會戰,魏延大破費瑤和郭淮。可惜後期因為屢次與諸葛亮意見相左作罷。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