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時,大將魏延給他出了個奇謀。這就是後世津津樂道的「子午谷奇謀」。但諸葛亮覺得該計劃太過冒險,否決了,為此,魏延怏怏不樂,暗地裡也曾不止一次譏諷諸葛亮太過謹慎,貽誤了戰機。對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歷來爭議不休。有的說,魏延是個軍事奇才,此計深合兵家出奇制勝之道。有的說,諸葛亮反對魏延的計劃,並非只是出於謹慎小心,而是從長遠全局考慮,更為明智。由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最終沒有實施,所以,我們很難判定它的結果是好是壞。
也許正是因為這是個誰也無法預知結果的奇謀,所以,這事恐怕永遠無法蓋棺認定。那麼,站在今天的角度來說,魏延的這個建議是否可行呢?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看似深諳兵家出奇制勝之道,但其實嚴重背離當時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很教條,純屬為奇謀而奇謀,不僅不高明,還有些滑稽可笑。當然,從戰術上講,魏延吃定當時的魏國主將夏侯楙是紈褲、無能之輩,絕料不到蜀軍會行此險招,必定毫無防備,的確有可取之處。但魏延只想到打下長安之後的種種好處,卻全然不想打下長安之後的凶險局面,可見,魏延在戰略大局觀上,頭腦還是不夠冷靜,思維也有欠縝密,有些太想當然。
其一,從子午谷能不能突襲長安成功,是個大問題。子午谷棧道非常險峻,很難行軍。道路難行,勢必拖慢行軍的速度。據史實記載,後來曹真、司馬懿伐蜀的時候,也從子午谷走過,結果很不妙:魏軍歷時一個月,也沒有走出子午谷,最後只能無功而返。而魏延和他的五千人馬走子午谷,只帶了僅僅十天的糧草,十天能走出子午谷嗎?除非蜀軍都兩肋長了翅膀,要不然,這大概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難呀!而一旦十天之後,蜀兵還沒走出子午谷,那等待他們的就只有被活活餓死。這條路,後世的司馬勳和高迎祥也曾走過,可以說,在這點上來說,他們是魏延的忠實粉絲,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習了一回前輩偶像魏延的這個奇謀,演習的結果慘絕人寰:他們還沒看到長安城的城樓,就全軍覆沒了。
其二, 即使突襲長安成功,魏延孤軍深入,依然是個大問題。蜀國騎兵很少,基本上以步兵為主,而魏國的騎兵,數不勝數。假使魏延偷襲長安得手,一定亟需蜀國後援力量迅疾向長安一線靠攏支持。而魏國一旦獲悉長安失守,勢必大舉反撲,他們的騎兵行軍極快,速度至少是蜀漢軍的五倍(司馬懿平定孟達的時候,一千多里路,司馬懿從得到消息到擊敗孟達,只用了八天)。兩方兵力同時向長安集結,比的就是誰的速度快,誰最先到長安。以蜀國步兵的行軍速度,加之蜀國艱難,加之糧草的拖累,勢必異常緩慢。而魏國,且不算近在左右的郭淮雍涼兵,即便魏軍從洛陽許昌出發到長安,以魏國騎兵的速度疾行軍,不到一千里的路,三四天的時間也就夠了。而蜀軍,就算夏侯懋真的弱智到不戰而逃並且留下糧草,就算諸葛亮大軍拋棄糧草不要,後方急行軍,最快也得20天趕到長安。到那時,恐怕魏延和他的五千人馬早被魏軍包了餃子。
其三,即便魏延突襲長安得手,而且蜀國的後援力量也及時趕到,最終的結果也只不過發展成兩國在關中的大決戰。劉備最強盛時期的兵力不過十二三萬,經過關羽荊州軍全軍覆沒,孟達東三郡叛降魏國,以及劉備伐吳全軍覆沒,全國所剩兵力絕不會超過五萬。而劉備伐吳失敗後四年諸葛亮就開始北伐,哪能有太多兵力去揮霍,第一次北伐所出動的也就三萬人左右。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距離劉備敗亡也不過11年,也不會有太多兵力,北伐出動四五萬頂天了。這種國力下對魏國作戰只能步步蠶食,一點點掠奪人口和地盤,消滅對方的兵力,而不是剛開始就大決戰。用蜀漢全國的機動兵力孤注一擲,賭贏了不過得到小半個雍州,三面受敵,陷入消耗戰,賭輸了就是滅國。
其四,一旦不得不在關中地區和魏軍打大會戰,困擾蜀軍的依然是那個老大難問題:糧草的供應如何解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糧草能否供應及時?萬一蜀軍主力被雍涼兩州的魏軍抄了後路,斷了糧道,又怎麼辦?要知道按照魏延的計劃,諸葛亮急行軍的時候是根本來不及打下沿途的要塞城堡的,一旦雍涼的魏軍固守這些沿途要塞城堡,並且封住蜀軍的咽喉要道,斷了蜀軍的後路和糧道,那蜀軍將插翅難逃,要麼餓死困死,要麼束手被擒。
其五,曹魏在和蜀軍主力展開關中大會戰的間隙,不排除魏國有識之士會利用蜀國後方空虛,導演一出從荊州的側翼突襲蜀國的心臟地帶的好戲,如果這樣的局面出現,蜀軍勢必首尾難顧,這樣的後果不堪設想,給蜀國帶來的可能是滅頂之災。搞不好,蜀國就完蛋了。
由此五點可以看出,所謂的魏延「子午谷奇謀」,其實嚴重脫離了魏、蜀兩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和客觀條件,頗有點趙括紙上談兵的意思。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出色的戰略家,對此一定洞若觀火,所以,他豈會聽魏延的?可以毫不誇張地斷言,假使諸葛亮用了魏延這條所謂的奇謀,恐怕還沒等諸葛亮死,蜀國就滅亡了。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能是三國史上最大的一個陷阱,諸葛亮一旦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後果不堪想像,搞不好會讓他身敗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