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讓諸葛亮大敗而歸,卻為何栽在了司馬懿手上?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他能讓諸葛亮大敗而歸,卻為何栽在了司馬懿手上?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三國網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他能讓諸葛亮大敗而歸,卻為何栽在了司馬懿手上?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魏文帝曹丕死的時候指定三個人輔政,分別是曹真、陳群和司馬懿。陳群在政治上與司馬懿相互呼應,輔政班子裡呈現二比一的局面,但司馬懿如果試圖有所作為仍然困難,因為他必須越過手握軍權的曹真這一關。

曹真是曹操的族子,勇猛異常,長期擔任虎豹騎的指揮官,魏文帝時擔任了大將軍,戰功纍纍,在軍中素有威望。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的總指揮並不是司馬懿而是曹真,曹真審視度勢,派張郃出擊街亭,大敗馬謖,扭轉了戰場形勢,諸葛亮被迫撤軍。

曹真判斷出諸葛亮隴右失利後下一次出兵將會爭奪陳倉,於是推薦郝昭、王生守陳倉,加緊修築防守工勢。諸葛亮二次北伐果然率數萬人馬直取陳倉,而郝昭的部下僅有一千多人,諸葛亮用了雲梯、沖車、地突等各種手段攻城,都被郝昭化解,連攻二十多天,「亮無計」,曹真派出的救兵也到了,諸葛亮撤走。

陳倉之戰成為諸葛亮軍事生涯的最大敗筆,也是人們懷疑他軍事才能的主要例證之一,同時讓默默無聞的郝昭一躍進入著名將領的行列,而擔任這場戰役總指揮的也是曹真。

曹真因功升為大司馬,大將軍一職給了司馬懿,曹真同時獲得了「劍履上殿、入朝不趨」兩項特權,論職務、威望曹真仍然比司馬懿高,如果曹真自己不犯錯誤,司馬懿要想越過曹真幾乎不可能。

可是,曹真偏偏犯了錯誤。

可能受前兩次阻擊諸葛亮北伐成功的鼓舞,曹真突然提出了伐蜀計劃,轉守為攻。曹真向魏明帝提出「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這項計劃得到魏明帝的批准。曹真於是在太和四年即230年由長安率兵入子午道進擊漢中,這是曹真版的「子午谷計劃」,與魏延的計劃內容差不多只是方向剛好相反。

曹軍其它各路也從不同方向發起進攻,相約在南鄭會師,其中司馬懿溯漢水而上,其它諸軍有的從斜谷道,有的從武威郡進攻。

曹真的這項計劃氣勢很足,當初曹操進攻漢中時也不過只有一路人馬,走的是大散關,最後居然打贏了,奪取了漢中。現在曹真至少有四路大軍同時攻擊,想必保險係數更大。

作為這場戰役的總指揮,如果拿下了漢中,那將是奇功一件,曹真的個人威望將達到無以復加的地位,司馬懿的政治生涯也可以提前宣告終結了。可惜曹真太心急,以至於在一個關鍵問題上犯了個錯誤:進攻的時間。

曹真發起進攻是在秋天,四路大軍中有兩路要翻越道路崎嶇的秦嶺,他們都怕一件事,就是下大雨。秋季或許沒有暴雨,但下連陰雨也不行,結果還真讓曹真趕上了,史書記載曹軍發起進攻後,「大霖雨三十餘日」,子午道、斜谷道不少地方「棧道斷絕」,大軍進攻受阻。

其實這還沒到無計可施的地步,雨總是會停的,等一等仍然有機會,但是司馬士懿抓住這個天賜良機,授意朝中自己的親信不斷地給明帝上疏,請求詔令曹真班師。開始明帝的決心很大,華歆上書的時候他沒理會,只是把華歆的奏疏轉給曹真讓他參考,後來楊阜、王肅等不斷上書,加上聽說蜀漢方面已做了充分準備,明帝動搖了,下令曹真班師。

這一次北伐無果而終曹真特別遺憾,第二年居然就病死了,這時諸葛亮發動了第三次北伐,明帝只好把司馬懿找來,對他說:「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詔令司馬懿以大將軍的身份西屯長安,統一負責雍州、梁州的軍政事務,率領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迎擊諸葛亮。司馬懿不露聲色地挪走了絆腳石,清除了奪權之路上的最大障礙。

曹真伐蜀失敗表面看是天氣原因造成的,其實裡面也有人為的因素,司馬懿配合曹真行動,並未見他有任何進展,可以推斷他在這個問題上是消極的,事情稍微遇阻,朝中就有人出來潑冷水,使這次軍事行動中途流產。

十多年後,又發生了一次類似事件。魏明帝死時詔曹爽與司馬士懿共同輔政,曹爽雖然年紀輕輕,毫無功業,能力也平平,但因為姓曹,所以凌駕於司馬士懿之上。

曹爽應該充分認識司馬懿這個對手的厲害,小心謹慎地與其周旋。但曹爽的政治智慧比他父親都差得遠,更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為了迅速抬高個人威望,同時完全其父未竟的事業,曹爽在鄧颺、丁謐、李勝等人鼓動下提出了伐蜀計劃。

正始五年即二四四年,曹爽親率一路大軍從長安出發,仍舊走秦嶺山中的棧道攻打漢中,不過這次走的是儻駱道。進軍數百里後,曹軍的後勤供應出現問題,從關中以及氐、羌等部徵調來的軍糧不夠,「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曹爽沒有帶兵經驗,頓時沒了主意。

司馬懿在一旁看上了熱鬧,他寫信給夏侯玄,以一個老軍人的經驗告訴他此戰必敗,後果很嚴重。「玄懼,言於爽」,曹爽也真聽話,主動退兵了。

曹爽此敗比他父親還窩囊,他父親失敗還可以用天氣作借口,這一次只能證明自己無能。曹爽之敗很蹊蹺,如果被敵人打敗了還有一說,但居然連敵人沒看著就退兵了,而原因竟然是後勤保障跟不上。

推測一下這裡面肯定有隱情,曹真之後司馬懿實際上是曹魏軍界的一號人物,他在軍中廣植親信,打擊異已,像張郃那樣素有威望、忠於曹氏將領先後都遭到了司馬懿的暗算。曹爽率軍進攻漢中,雖然不讓司馬懿來前線,但曹爽的周圍一定到處是司懿的眼線耳目,曹爽剛剛失利,他的參軍楊偉就跑過來說應該撤軍,並且說鄧颺、李勝「敗國家事,可斬」。

面對雖有勇有謀卻慮事不周的曹真,以及無勇無謀近乎白癡的曹爽,老謀深算的司馬懿都沉著應對,不跟他們發生正面衝突,而是不露痕跡的把他們移開,把絆腳石踩在自己腳底下,如此以來離目標也就越來越近了。

有一個寓言故事: 一頭驢掉進了深坑裡,它不停地嚎叫希望主人把它救出來,但這個坑很陡,真不好弄,主要想了想,覺得這頭驢太老了,也不想要了,乾脆把它埋在這裡吧。

主人找來幾個人幫忙,大家也都嫌驢叫的聲音難聽所以都願意把它埋了,一夥人開始動手,不停地往坑裡填土,開始驢還叫喚,後來就停了,正當大家以為驢已死了的時候,卻見這頭驢一躍跳出了土坑,逃命去了。

原來,當這頭驢發現主人的意圖後,它明白再向主人叫喚沒有什麼用了,要想活命只有自救。當上面的土揚下來時,驢子就躲開,把土踩在自己腳下,這樣它不僅沒有被埋,而是一點點升高,到達一定高度時,它縱身一躍就出去了。

生活中遇到的每一次失敗都是有價值的,那些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也可以轉化成前進的「墊腳石」,關鍵在於你站在哪個角度看,如果只能由下往上看,就會發現那些困難、失敗和打擊很可怕,一下子就能把自己淹沒;如果從上面往下看,當你把這些困難、失敗和打擊都踩在腳下時,你會發現之所以你能站得越來越高,也全是因為了它們。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