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中的孔融後來怎麼樣了?為何會因道德污點被處死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多數家庭在教育孩子尊老愛幼時,最喜歡講的故事之一是孔融讓梨。因此,孔融在很多幼小的心靈中是美德、智慧的化身,這種形象伴隨著很多人的一生。但是,讓梨之後的孔融怎麼樣了?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個以從小就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最終因為「道德污點」被處死,而且連累老婆孩子也被誅殺。
令人唏噓的是,孔融一個9歲、一個7歲的孩子死前從容不迫,說出了一句流傳千年的名言: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1、孔融的驚世言論
據《後漢書》、《資治通鑒》等書記載,曹操誅殺孔融前曾陳述其罪狀,其中最難以置信罪狀,是孔融說過如下驚世言論——「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父與子之間,哪有什麼親情?探求結果的本源,不過是情與欲的產物而已。母與子之間,又怎麼論?也很簡單,比如把一件東西寄放在瓦罐中,拿出東西之後,兩者就不存在什麼關係了。
這番言論在當年無疑是大逆不道的,拿父子、母子的關係進行出位演繹,即使放在今天也會引發爭議。何況是千年之前以孝悌治國的漢朝,何況驚世言論的發表者是孔子的二十世孫……
2、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虛名
以「不孝」之名被處死,孔融之死同他讓梨的美德相比反差極大。但「道德污點」並非他被殺的唯一原因,對此《資治通鑒》有記載,稱他「才疏意廣,訖無成功。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
孔融志大才疏,徒有虛名
翻譯一下:孔融這個人志大才疏,做不在一件事。喜歡高談闊論,取巧於官府,談吐優雅,讓人玩味傳誦,但所述言論都無法具體實施。他只會口出狂言,言過其實,百般漏洞。雖然一時間可得人心,時間一長人們便看透了不再依附他。他所任用的官員,都是喜好標新立異的人,而且多數愛耍小聰明,性格輕浮。
毫無疑問,這樣一個只會玩嘴皮子,而無實際用處的人,關鍵時刻只會害人害已。對此,史書也曾有過生動的記載。
3、兵敗被曹操收留
這樣的清談名士,和平年代應該可以博得一點兒英名,但在群雄爭霸的東漢末年,孔融竟然還要領兵衝殺——黃巾軍攻打北海郡時,孔融戰敗退守都昌。因兵少糧少,孤立無援,部下勸他聯絡袁紹、曹操、公孫瓚以求自保。
但孔融不聽,倔脾氣一來還把建議者殺掉,導致部下離心離德。在袁譚的猛攻下,孔融的部隊傷亡慘重,最後還有數百人。面對困境,孔融一不探查軍情,二不商議對策,三不督戰,仍沉迷於自戀之中。
史載,儘管都昌城外殺聲震天,孔融卻臥在案幾上捧著書看,依舊同一幫「粉絲們」高談闊論。最終城破只顧自己逃命,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不過因為和曹操是老相識,因此被曹操收留,並到朝廷任職。
4、專以嘲諷曹操為能事
按理說兵敗被曹操收留,還當了朝廷命官,孔融應該安心過好日子,至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但是孔融偏不,此後就專以嘲諷曹操為能事。
曹操打下鄴城,曹丕娶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看不慣了,寫一封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不知何意,就詢問孔融。孔融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想想今天所發生的事,對當年的事情就明白了。
曹操沒跟孔融較量嘴上功夫,把帳記到了心裡。後來曹操準備討伐烏桓,孔融又說話了:「大將軍遠征海外,很有本事啊。不過,肅慎曾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討伐!」此番言論無疑是譏笑曹操不自量力、盲目舉兵。
因戰亂田地多有荒蕪,糧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為此,曹操計劃在民間禁酒。孔融寫信給曹操表示反對,而且用言詞「侮慢如常」。同時,還反對曹操封侯,二人還相互寫信,進行論戰甚至罵戰。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最終,無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處死了孔融,並指出他的5大罪狀:
之一:孔融過去鎮守北海郡,見天下大亂就招集一幫人,圖謀不軌,說:「我本聖人之後,國家被宋人所滅。擁有天下的人,何必一定是卯金刀」。「卯金刀」是指劉姓,意指漢朝江山。
之二:曾與孫權的使者對話,誹謗朝廷。
之三:位列九卿,不遵守禮儀,不戴幘出門,常冒然闖進宮中。
之四:說什麼「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
之五:與禰衡相互吹噓,禰衡說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稱禰衡「顏回再生」。實在大逆不道,辱沒聖人聲譽。
無法再容忍的曹操下手處死了孔融
孔融被誅,時年56歲,老婆孩子也被殺。史載,孔融有一兒一女,男9歲、女7歲,寄養在別人家裡。孔融被抓時,二人正在下棋,聞訊不為所動。
人們問他們:「父親被抓,你們還這樣平靜是為什麼?」孩子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哪有巢穴被毀而卵不破的呢?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命運。
在臨死前,妹妹對哥哥說:「若死者有知,能在地下見到父母,這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這樣的孩子被孔融連累而死,讀史的人往往感歎不已。如果孔融能識時務、知進退,保全家庭和孩子,兩個聰明的孩子在未來也許會有一番作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