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孔融為什麼會因不孝被殺?盤點孔融那些不孝的言論。今天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與大家一起分享。
孔融應該算是國內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了,因為孔融讓梨的故事父母在小時候應該都給我們講過,想讓我們學會謙讓的優良品質。孔融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為稱為「建安七子」之一,據說孔融是孔子第20代子孫孔宙的兒子,有這層身份在也算是非常吃香了,不過長大後的孔融性格會比較直,講話不懂委婉之道,所以經常會說出得罪人話,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一點情面都不給。古代文人講話一般都比較婉轉,直來直去的風格在武將身上偏多,但孔融也繼承了這種風格。也正是因為孔融天不怕地不怕,連曹操都敢懟,所以也說出過很多驚世駭俗的話語,其中就有些在當時人們看來不孝的言論,最後被曹操定罪入獄處死,那孔融究竟說了哪些不孝的言論呢?
實際上孔融很小就展現出了自己過人的才華,所以在當地也是一位名人,不過更重要的還是孔融足夠努力。因為讓他出名的只是孔子後代的名號,他自己還需要用真才實學來證明自己,孔融讓梨這個事故最早出現在《三字經》當中,流傳也有千年時間了。孔融很小就懂得謙讓的道理,在家族中也是被長輩們寄予厚望,不過孔融在16歲是發生了一件事,差點讓他被定罪毀了大好前程。當時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一位被朝廷通緝的朋友,名叫張儉。張儉原本想去找孔褒幫忙,但孔褒那天剛好不在家結果孔融就收留了他,但後來被官兵發現張儉一人逃走了,孔融和孔褒卻被抓了起來。
孔融和孔褒都把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但皇帝最後還是定了孔褒的罪,讓孔融活了下來,而孔融也因此聞名天下。從此以後孔融的性格發生了一些轉變,變的嫉惡如仇對貪官污吏完全不留情面。不過孔融的為官之路算是比較坎坷,因為自己剛正不阿的性格導致根本就混不進官場的圈子,大家也都怕和孔融一起處事。好在還是有人賞識孔融的能力,便推薦他到朝廷當了侍御史算是拿到了一些話語權。
但是孔融的性格沒有絲毫收斂,而且還多次冒犯脾氣不怎麼好的曹操。其實孔融的野心還是比較大的,雖然帶兵打仗不是他的強項,但也一直想要做出一番事業。不過曹操想要權傾朝野的做法他也看不慣,因為他是堅定的擁漢黨,所以對曹操的很多做法感到不滿,還多次藉機嘲諷曹操。那個時候曹操就已經不太喜歡孔融了,但也沒什麼理由把他趕走,如果強加一個罪行可能天下人還會說他小心眼。
所以曹操就準備拿孔融的一些言論當做他犯罪的證明,因為孔融在當時發表了父母無恩論,認為孩子同父母之間並沒有多深的感情,只是一時激情所致。而大家都把親情看得太重,不利於對個人的發展。但這些話放在當時就已經算大逆不道了,大家都是儒學教出來的,「孝」是大家最看重的品質,孔融這麼說無疑會讓自己的名聲大打折扣,民間甚至出現了反對孔融的聲音。所以曹操就借此機會,給孔融定了一個不孝罪將他入獄處死,所以才會說孔融最後竟因不孝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