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曹操脫不了干係?曹操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曹操脫不了干係?曹操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嗎?

為什麼說「五胡亂華」曹操脫不了干係?曹操需要為此承擔責任嗎?三國網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五胡亂華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最為淒慘的時代。西晉八王之亂爆發,內鬥不止,國力衰弱。匈奴、羯族、鮮卑、氐族、羌族等少數民族,趁機進入中原地區,整個北方地區受到了極大的摧殘。有人認為,曹操和五胡亂華有脫不開的關係。因為曹操主政北方時,將大量的胡人內遷,其中就包括鮮卑、匈奴、氐、羌等,所以導致後來五胡亂華。我想如果曹操看見這種說法,肯定會從墳墓裡爬出來大喊:「這個鍋,我不背!」

曹操:這個鍋,不背!

三國時期曹魏控制整個北方地區,所以曹魏面對的異族是最多的,從東到西,分別有烏桓、匈奴、氐、羌等。曹魏對境內的烏桓、匈奴、氐、羌採取先征服,後遷徙分散各地居住,調其租賦,征其兵役的政策。對塞外鮮卑實行分化懷柔和招誘內附的政策,所以也有部分鮮卑內附。這樣的政策無可厚非,中原連年混戰,人口銳減,農業生產很受影響。招誘少數民族內附、遷徙,一方面可以增強國力,另一方面可以解決外患。消極的後果是遷徙於關中、并州的各族人口過多,關中幾乎過半是氐、羌,為後來五胡亂華埋下了一定的隱患。

五胡亂華

如果因為以上的理由說曹操需要為五胡亂華負責,那就太牽強了。因為曹操採取的這種政策,不論在三國時期,還是在三國之前的兩漢時期,甚至後來的西晉,大家都是這麼幹的。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各自有相鄰的外族,當時那種情形大家都缺人,所以徵召少數民族當兵,收他們的賦稅很正常。只不過曹魏吸收、招誘的異族多一點罷了。西漢時,尤其是漢武帝之後,當時面對匈奴也開始採取吸收的政策,軍中也有少量的異族軍隊開始出現。所以並不能說曹操是始作俑者,西漢已經開始這麼幹了。

西晉各少數民族分佈情況

東漢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漢末以來,胡人不斷移入中原,除漢政府鼓勵外,尚有一客觀因素,便是氣候變遷及地理因素。原來在長城以外,由於天氣乾燥,一向只能畜牧;反之,長城以南則較宜農耕發展。然漢末魏晉時,北方出現了一次「小冰期」,氣候變得寒冷。本宜於農耕的華北 地區,轉為適合遊牧生活;而遊牧民族原居之處,卻不宜居住,故胡人大量南下覓生計,這也是少數民族內遷的一個重要原因。

八王之亂

胡人內遷只是導致五胡亂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且曹操並非胡人內遷的始作俑者,所以這個鍋,曹操不能背!五胡亂華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原王朝自身的衰敗和動亂,從東漢末年,經歷三國一直到西晉,其實中原王朝一直沒有恢復元氣;二是經過「八王之亂」連年戰爭,人口損失相當嚴重;三是中原地區周邊各胡人部族的整體實力有了長足的進步。由於長期居住在中原地區後,他們可以從中原人民那裡學到更多有關農業生產和手工業製作的先進技術,以及中原的先進文化;四是中原王朝向來看不起周邊少數民族,產生驕傲自大的心態。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