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中文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為什麼說關羽必須死?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有一文一武兩大「靈魂人物」,文臣代表自然是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臥龍」諸葛亮,武將代表則是「武聖」關羽,這二人共事於劉備麾下,是劉備得以「三分天下」的最大倚仗!
按理來說,二人同屬劉備「集團」,彼此之間沒有利益衝突,當不會有什麼分歧與摩擦,但近年來史學界興起一股「三國陰謀論」,認為關羽之死乃是諸葛亮所為,背後甚至有劉備的影子!
也就是說,關羽表面上敗於「進退失據」,實則是被諸葛亮和劉備一同謀害!這種說法乍一聽頗為可笑,實屬無稽之談,但深究之下,卻又並非空穴來風!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武聖」隕落——關羽之死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決意北上攻曹,率荊州三萬精銳「水陸並進,圍襄陽,攻樊城」,荊州大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逼降於禁、擒獲龐德,水淹七軍,各方勢力紛紛來投,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就連曹操都心生忌憚,產生了遷都以暫避鋒芒的念頭!
然而正當關羽走上「人生巔峰」之時,之前一直曲意逢迎的孫權行動了,東吳小將陸遜「白衣渡江」,從背後突襲關羽,斷其後路,而關羽又在與徐晃的交戰中失利,難以繼續北上,北上無門,後路被堵,關羽只得「敗走麥城」,並向鎮守在上庸的劉封與孟達求救,但二人拒不出兵,無奈之下關羽只得冒險突圍,不料失手被擒,與其子關平卒於臨沮。
從「威震華夏」到兵敗被殺,不過短短五個月的時間,一切好似「夢幻泡影」一般,亙古一人,忠義無雙的關羽竟然如此喪命,實在是令人難以置信!深究起來,這其中疑點重重,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
首先,關羽率荊州精銳圍攻襄陽的做法與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制定的「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的戰略相背,諸葛亮足智多謀,必然能夠看出關羽此舉頗為凶險,為什麼不出言提醒呢!
其次,關羽敗走麥城後,向鎮守在上庸的劉封與孟達求救,劉封竟然拒不出兵,而他是劉備的義子,膽敢如此行事,必然是受了「上面」的指示,而這個「上面」非諸葛亮和劉備莫屬!
綜上所述,關羽很有可能是被諸葛亮與劉備暗中謀害!
原因有二:
其一,諸葛亮出山之時就定下「聯吳抗曹」的戰略,他也一直是這麼做的,但鎮守在荊州的關羽卻成了此戰略實施的最大障礙,荊州地處戰略要衝,與孫吳一江之隔,關羽的態度直接影響到蜀吳二國的「外交關係」,然而關羽為人驕橫,自視甚高,看不起孫權,孫權為了鞏固聯盟,不惜自降身份,為其子向關羽之女求婚,不料關羽不僅嚴詞拒絕,還不屑地撂下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這句話徹底的得罪了孫權!
所以關羽的存在必然會成為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最大障礙,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讓他徹底消失,因此諸葛亮在關羽大意出兵時,沒有及時勸誡!
其二,劉備已然容不下關羽。關羽亙古一人,忠義無雙,之所以願意輔佐劉備,為的是匡扶漢室,而不是與劉備之間的兄弟「小義」。關羽投降曹操後,曹操借漢獻帝之名封其為「漢壽亭侯」,這本是曹操拉攏人心的手段,但關羽極為重視,認為這是漢獻帝所封,出自「正統」。
甚至在回到劉備身邊後都以「漢壽亭侯」自稱,這不得不讓劉備心中多想,為了試探關羽,劉備派關羽於華容道堵截曹操,果不其然,關羽放走了曹操,自此兄弟二人心生間隙,越行越遠!
而對關羽來說,當他發現劉備的真實目的是自立為王,而不是當初所說的匡扶漢室時,他的心中也頗為不滿,所以當劉備自立「漢中王」,派人去荊州加封關羽時,關羽直接就是一句「漢中王封我何爵」?
語氣中充滿了不屑,隨後又以「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為借口,不肯接受劉備的任命,關羽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反應是因為他不認為劉備有資格加封自己!
既然關羽已然離心,為了剷除後患,劉備很有可能會「痛下殺手」,授意劉封「坐山觀虎鬥」,不得出兵救援關羽!
小結:
綜上所述,關羽之死很有可能與諸葛亮,劉備脫不了干係,其實從關羽的謚號我們就能看出很多,關羽遇害後,劉備並未為其追諡,關羽「壯繆侯」的謚號還是後主劉禪在景耀三年為其追諡的!
更為重要的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壯繆侯」這一謚號是說關羽「名不符實」,這可不是什麼好謚號!
而劉禪在位之初,蜀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盡在諸葛亮之手,這一謚號必然是諸葛亮的意思,這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