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共有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分別如下:
1、晉景帝司馬師,張夫人生;
2、晉文帝司馬昭,張夫人生;
3、平原王司馬干,張夫人生;
4、汝南文成王司馬亮,伏夫人生;
5、琅邪武王司馬胄,伏夫人生;
6、清惠亭侯司馬京,伏夫人生;
7、扶風武王司馬駿,伏夫人生;
8、梁孝王司馬肜,張夫人生;
9、趙王司馬倫,柏夫人生。
除了9個兒子,司馬懿還有兩個女兒。對於司馬懿的兩個女兒來說,分別嫁給了荀霬和杜預。其中,荀霬是三國頂級謀士參謀荀彧的孫子,而就杜預來說,則參加了晉滅吳之戰,幫助西晉一統天下。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司馬懿的兩位女婿。感興趣的讀者和三國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荀霬
荀霬(yi),穎川郡穎陰縣(今河南省許昌市一帶)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東漢尚書令荀彧之孫,魏武帝曹操外孫。
對於荀霬來說,妻子是司馬懿的長女,也被稱之為南陽公主。南陽公主,晉宣帝司馬懿和宣穆皇后張春華唯一的女兒,兄晉景帝司馬師、晉文帝司馬昭,丈夫驃騎將軍荀霬(荀彧孫,曹操外孫),長子荀愷,次子荀悝。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荀霬的父親荀惲是東漢尚書令、曹營謀士參謀荀彧的嗣子。對於荀惲來說,娶了魏武帝曹操的女兒安陽公主。所以,非常明顯的是,荀霬不僅是荀彧的孫子,還是曹操的外孫。
對於荀霬的父親荀惲來說,和魏文帝曹丕的關係比較差,但是,荀霬作為外甥,卻受到曹丕的寵幸,得以在曹魏官至中領軍。在三國時期,中領軍是禁軍的將領,這凸顯出荀霬在曹魏的重要地位。在荀霬去世後,還被曹魏追贈驃騎將軍,謚號貞侯。當然,因為史料記載的匱乏,荀霬的事跡和生卒年,都沒有明確的記載。特別是和司馬懿的另外一位女婿——杜預比起來,荀霬確實是比較低調的歷史人物了。
二、杜預
對於杜預來說,妻子是司馬懿的次女,一般被稱之為高陸公主。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杜預(222年-285年),字元凱,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省西安市一帶)人,魏晉時期著著名將領領,曹魏散騎常侍杜恕之子。對於杜預的父親杜恕來說,差一點被大將軍曹爽處死。所以,在立場上,杜預自然站到了司馬懿家族這一邊,並成為了西晉大臣。
杜預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書郎,後成為司馬懿之子司馬昭的幕僚,封豐樂亭侯。曹魏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改鹹熙二年為泰始元年。西晉建立後,杜預歷任河南尹、安西軍司、秦州刺史、度支尚書等職,與賈充等修《晉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杜預這位將領,可謂文武雙全,從而成為魏晉時期不可多得的人才。
咸寧四年(278年)春季,荊州前線的晉軍主帥羊祜突然病重,一直優柔寡斷的司馬炎有些懊悔,想讓羊祜帶病出征,但是,羊祜很快去世了。臨終前,羊祜向司馬炎舉薦杜預接替自己,認為他完全可以擔此重任。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羊祜舉薦杜預,一方面是因為在朝廷內部的爭論中,杜預始終站在羊祜一邊,積極支持西晉滅吳的戰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杜預具有卓越的作戰指揮才能。在此之前,杜預駐守的襄陽是西晉南部的兵家必爭之地。當時,西晉和東吳分別佔據一部分的荊州,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所以,晉滅吳的戰爭一開始,杜預的首要任務是奪取東吳的荊州,從而撕破東吳在長江一帶的防線。
在羊祜去世後,杜預積極準備滅吳的戰爭,並支持晉武帝司馬炎對東吳作戰。換而言之,在滅吳之戰開始之前,西晉朝廷是有所爭議的。對於不少大臣來說,是反對西晉攻打東吳的。因此,杜預的堅持,自然會推動司馬炎下定決定。
對於杜預來說,在咸寧五年(279年)成為晉滅吳之戰的主將之一。按照介紹,晉滅吳之戰是公元279年十一月至280年三月,晉武帝司馬炎發兵水陸並進,直取建業(今南京),一舉滅東吳,一統天下的戰爭。在消滅東吳之後,杜預因為立下戰功,得以進封當陽縣侯,仍然鎮守荊州之地。公元280年,杜預在荊州興建學校,督修水利,被時人稱為「杜父」。 太康五年(285年),杜預被徵入朝,拜司隸校尉,途中去世,終年六十三歲。獲贈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成」。
=
總的來說,杜預耽思經籍,博學多通,多有建樹,時譽為「杜武庫」。曾注《孫子》十三篇,並著《春秋左氏傳集解》《春秋釋例》等。更為關鍵的是,杜預還是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文廟和武廟是古代君主用來祭祀著名將領和文臣的聖地。能夠進入文廟或者武廟,就是後人對一個人的肯定,入選者都是一個時代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而就杜預來說,可以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這無疑是一個殊榮了,堪稱出將入相的全面人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