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的馬忠和蜀漢的馬忠是什麼關係?只是巧合嗎?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東吳的馬忠和蜀漢的馬忠是什麼關係?只是巧合嗎?

縱觀漢末三國時期,被人們熟知的歷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這五百人當中,絕大多數人的名字都是單字,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沒有三個字的,有也只有那麼一兩個,或鶴立雞群,或隱居山谷。由此,正是因為名字加上姓氏都是兩個字,促使重名的情況難以避免。其中,就馬忠這一姓名,馬這個姓氏,無疑是漢末三國時期的常見姓氏,比如馬騰、馬超、馬岱等,而忠也是比較常見的名字,比如黃忠等。

在此基礎上,在漢末三國時期,就有兩個得到史料記載的歷史人物,都名為馬忠。其中,就東吳一方的馬忠,因為斬殺關羽而婦孺皆知,並被劉備所痛恨。至於另外一位馬忠,無疑就鮮為人知。不過,就另一個馬忠來說,卻讓劉備感到歡喜。

馬忠(東吳)

一方面,就東吳這位名為馬忠的武將,因為斬殺關羽而被眾人所熟知。

《三國誌》中記載:權征關羽,璋與朱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璋部下司馬忠禽羽,並羽子平、都督趙累等。權即分宜都(至)、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關羽大軍北伐曹魏的時候,孫權趁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面對曹操和孫權的前後夾擊,關羽退守麥城,孫權於是派遣潘璋與朱然截斷守將關羽後路,潘璋率軍到達臨沮後,住在夾石間,遇上關羽軍隊。公元219年十二月,潘璋部下司馬馬忠擒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等。到了公元220年,關羽、關平在臨沮地區被就地斬殺。

由此,對於馬忠來說,因為擒獲和斬殺關羽、關平等人,可謂立下了大功。當然,因為馬忠是潘璋的手下,其功勞很大程度也被算到了潘璋頭上。所以,在公元220年,孫權便分宜都、秭歸二縣為固陵郡,拜潘璋為太守、振威將軍,封溧陽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國誌》等正史中,關於馬忠這位東吳將領,只有斬殺關羽的相關記載。自此之後,馬忠的相關記載不詳。不過,對於羅貫中,則在《三國演義》中為馬忠增加了一些戲份。按照《三國演義》的記載,劉備伐吳時,馬忠隨潘璋等往拒,突襲射傷蜀將黃忠,導致黃忠陣亡。不久,潘璋為關興所殺,馬忠領兵圍擊,擊退張苞援軍。

在此之後,糜芳、傅士仁二將發現軍士不滿,欲兵變,於是趁馬忠熟睡之時刺殺掉馬忠,將首級獻於劉備。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馬忠增加了射殺黃忠等戲份,促使馬忠這位武將的知名度明顯提升,乃至於喜歡漢末三國歷史的朋友,都很難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當然,這是《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的內容,正史中的黃忠,是在公元220年病逝的,也即在正史中,東吳將領馬忠只有斬殺關羽這一個戰績。

馬忠(蜀漢)

另一方面,東吳的馬忠因為斬殺關羽,所以讓劉備痛恨不已。而就蜀漢的馬忠,則令劉備感到歡喜。馬忠(?-249年),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

《三國誌·卷三十三·蜀書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第十三》中記載:先主東征,敗績猇亭,巴西太守閻芝發諸縣兵五千人以補遺闕,遣忠送往。先主已還永安,見忠與語,謂尚書令劉巴曰:「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

章武二年(222年),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敗給了陸遜,不僅沒能替關羽報仇和奪回荊州,反而讓蜀漢損失了數萬大軍。在此背景下,為了防備東吳接下來的進攻,巴西郡太守閻芝征發各縣士兵來補充軍隊的損失,派遣馬忠統領士兵前往送達。

在永安白帝城時,劉備見到馬忠並與他交談一番後,感到歡喜不已,忍不住對尚書令劉巴說道:「我雖然失去了黃權(當時黃權被迫投降了曹魏),但又得到了狐篤(馬忠),這是世上不缺乏賢才啊!」由此,對於蜀漢的武將馬忠,僅僅通過一番交流就獲得了劉備的高度評價,可見其雖然低調,卻是頗有才能的。

公元223年,劉備去世,後主劉禪即位。彼時,蜀漢丞相諸葛亮開府治事,任馬忠為門下督。也即對於馬忠這樣的賢才,諸葛亮同樣非常重視,將其調入到丞相府中培養和任用。建興三年(225年),馬忠出任牂牁郡太守,討平牂牁叛亂。之後,馬忠任庲降都督,繼續平定南中地區的叛亂。在三國時期,蜀漢設立了漢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這個都督區。其中,庲降都督不僅需要鎮守南中地區,平定叛亂,還負有為蜀漢輸送物資的重任。

基於此,歷任庲降都督雖然低調,卻對蜀漢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也即如果南中不穩的話,蜀漢自然就是後院不穩了,北伐中原更加難以持續下去了。但是,正是因為馬忠等庲降都督盡職盡責,才讓諸葛亮、姜維在北伐曹魏時沒有後顧之憂。馬忠在蜀漢官至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歷封博陽亭侯、彭鄉侯。延熙十二年(249年),馬忠在庲降都督的任上去世,其子馬修繼承爵位。對此,《三國誌》的作者陳壽表示:「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也即陳壽將馬忠和漢中都督王平相提並論,給予其非常高的評價。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