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蜀漢打仗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開國前期,在劉備等人的勵精圖治下,蜀漢蒸蒸日上,先後在漢中打敗了實力強大的曹操,又在荊襄打敗了大將曹仁於禁,還殺掉夏侯淵和龐德,讓世人歎服漢室江山匡扶有望了。一時間,曹魏和蜀漢接壤的地區紛紛揭竿而起,希望蜀漢陣營能夠派兵支援他們,這也是關羽率兵北伐的原因。
沒想到的是,關羽實力不足,只是拿一個小小的荊州和曹魏抗衡已經捉衿見肘,再被孫權背後偷襲,自然被孫權和曹操聯合搞死了,損失了不少荊州兵。劉備得知關羽死了,不顧一切地帶兵親征東吳,在猇亭之戰被陸遜打得大敗,不幾年就鬱鬱寡歡地去世了。劉備死後,諸葛亮掌管朝政,但他依然不怕曹魏和孫吳,迅速地收拾了蜀漢的殘局,穩住了朝廷的局面。但蜀漢常年征戰,地盤不大,諸葛亮是拿什麼打仗的呢?
蜀漢有一些非常搶手的土特產,如蜀錦、中藥材、野生動物等。這些東西是身處平原地區的曹魏和孫吳所生產不了的,還是不少王公貴族所急需的搶手貨,更是蜀漢換取其他急需物品的寶貴物資。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授意蜀漢政府成立了生產蜀錦和中藥材的機構,更派不少人打獵,獲得了不少獵物的珍貴皮毛,製作了名貴的衣物,把這些東西通過各種渠道賣到其他地區。所以說,蜀漢雖說身處三國時期,還是有先進的經濟觀念,並不是一味地打仗。
諸葛亮雖然要打仗,可他不像曹操動不動就帶兵幾十萬。他知道蜀漢國力不大,每次帶的兵不多,最多十萬大軍,並且經常速戰速決,很少打持久戰。在諸葛亮輔政時期和姜維帶兵的蜀漢後期,無論是南征還是北伐,這樣小規模的作戰還是蜀漢陣營能夠承受得了的,因為蜀漢好歹有成都平原、雲貴高原、漢中小平原這樣的好地方,能夠養活得了這些軍隊的。
南征的時候,諸葛亮想徹底降服孟獲,就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一些錢糧。但是,他害怕蜀漢耗費多了會出事情,總是就地取材,能節省就節省,根本沒有消耗蜀漢多少國力。南征結束後,諸葛亮知道柴米貴,勤儉持家,想辦法節約各種開支,更向劉禪建議縮減宮廷開支,為蜀漢政府的運轉省掉了很大一筆錢,比當時奢靡的曹魏陣營和孫吳陣營強多了。
小編以為,諸葛亮不僅帶兵打仗,還帶兵搞種植,這才是諸葛亮打仗的主要經濟來源。他不僅在成都平原種地,還依靠軍隊在漢中地區開墾了大量荒地,後來,姜維借鑒諸葛亮的做法,在漢中長期屯田,沒有再麻煩蜀漢陣營調撥物質,為蜀漢的長期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