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大將魏延為什麼寧死不投曹操,魏延是有什麼打算嗎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寧願」為什麼打引號呢,顯然魏延並不知道自己會被殺,當然如果他知道,我估計他也不會去投降曹魏的。諸葛亮的多次北伐,魏延基本都是參與的,而且是主要將領。但魏延和諸葛亮北伐的戰略意見不同,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被駁回,諸葛亮堅持穩紮穩打。就事論事,並不像演義中那樣,諸葛亮對魏延有嚴重偏見,他倆小矛盾還是有的。
在蜀漢陣營苦熬多年,終於把自己害怕的人都熬死了,最後一個他害怕的人諸葛亮也死了,他覺得這蜀漢就該輪到他來專權了,結果沒想到諸葛亮的安排是,楊儀率軍退回成都,魏延負責斷後。魏延當然不服。所以,魏延趁著楊儀還沒有拔營後撤的時候,自己先率本部人馬拔營南歸,上表給蜀漢朝廷說,楊儀要造反。但他所過之處「燒絕閣道」,就是說,他自己過去之後,就破壞道路,不讓楊儀以最快速度追上自己。
諸葛亮生前就知道,魏延的軍事主張和自己有所不同,為了蜀漢的穩定,他做出了自己的安排,史實也證明,諸葛亮的安排讓蜀漢安穩了幾十年。諸葛亮針對所有不服從安排的人,肯定都是有準備的。所以,魏延的死,一方面有可能是楊儀等人有隙而被陷害,一方面可能有人覺得魏延位高權重,姜維尚且年輕,費董等人政治主張和派系有不同,所以有意除之。魏延如有反心,或者篡位的想法,一定提前有所準備。
魏延一路都在往南走,可見並沒有投降魏國的打算。他首先是想在諸葛亮死後爭權,又要報與楊儀的私仇。但由於魏延平素性格粗暴、高傲,所以人際關係極差。上至諸葛亮,下至群臣,無人信任他。最終魏延以謀反罪被滅族,也是悲劇。可見實在是性格決定命運。
魏延因為自己孔武有力,又足智多謀,表現得剛愎自用,群臣都躲著他,唯獨楊儀不買她的賬,事事都跟他按照法律法規來辦事。二人的關係非常的不好,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魏延總是要求統兵一萬,從漢中進攻,與諸葛亮會師於潼關,但是諸葛亮每次都制止,魏延很惱火,覺得自己的才華不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