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第二次發動的濡須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孫權為何會失敗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曹操第二次發動的濡須之戰最後是什麼結果?孫權為何會失敗

東漢末年至三國後期,曹操於東吳孫權之間前後發動了四次戰爭,主戰場在濡須附近,濡須之戰就此得名。今天三國網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濡須山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東關鎮境,臨河設關謂東關;七寶山在今無為縣黃龍鄉境,臨河設關謂西關。兩山對峙,形勢險要,為巢湖的出口。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東吳丟失濡須口,曹魏大軍就可以進入長江,進而攻佔牛渚(採石磯),逼近建業(南京),所以,濡須可謂漢末三國時期的兵家必爭之地。

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中,曹操雖然親自率領大軍征討孫權,結果卻是無功而返。那麼,問題來了,第二次濡須之戰:曹操再次征討孫權,最終是什麼結果?

首先,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進攻皖城。得知這一消息後,張遼從合肥率軍出發去救援皖城,到達硤石時,聽聞皖城已被攻破,於是,築壘硤石南而還,謂之南硤戍。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張遼沒有奪回皖城,但是,在接下來的逍遙津之戰中,張遼卻以少勝多,擊退了孫權率領的10萬大軍。

在公元215年兵敗之後,孫權當即在濡須口築城據守,以扼控濡須水與長江交匯處。同時,以呂蒙為都督,令其率軍守濡須塢,憑藉以前所建的船塢,置強弩萬張以拒曹軍。又以蔣欽為濡須督,與呂蒙一起率領其他將領。對此,在筆者看來,孫權也擔心逍遙津之戰失利之後,曹操會趁勢進攻東吳。而曹操進攻的方向,顯然還會是兵家必爭之地的濡須口。於是,孫權留下了呂蒙、蔣欽等將領來把守此地。而這,成為第二次濡須之戰的歷史背景。

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建安二十二年(216年)冬季,曹操在進行一番準備後,興師伐吳,孫權率兵抵禦。曹軍進入居巢),開始攻打濡須口。在這場戰役中,張遼、臧霸擔任前鋒,在行軍過程中遭遇了持續的大雨。對此,在筆者看來,因為天氣的原因,這導致張遼、臧霸率領的大軍,根本無法和東吳交戰。於是,張遼當機立斷,勸諫曹操撤軍。在張遼的建議之下,曹操也認為這不是一個進攻東吳的時機,所以同意了撤軍的主張。

當然,對於曹操來說,這只是暫時的撤退,並不是要完全停止進攻濡須的步伐。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正月,參與攻打東吳的各路曹軍,頂著連綿不斷的大雨,跋涉著泥濘不堪的道路,終於在居巢完成了集結。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在天氣轉好後,曹軍來到江西郝谿,開始正式進攻。不過,對於東吳一方來說,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在此背景下,在曹軍前鋒尚未屯駐好時,呂蒙便將其攻破,使之敗退。但是,曹操的大軍很快就趕到了,並對濡須口發起了猛攻。

陳壽在《三國誌·魏書十八·孫觀傳》中記載:從征孫權於濡須口,假節。攻權,為流矢所中,傷左足,力戰不顧,太祖勞之曰:"將軍被創深重,而猛氣益奮,不當為國愛身乎?"轉振威將軍,創甚,遂卒。

東吳軍隊在都督呂蒙、濡須督蔣欽的帶領下,奮力抵擋曹軍的進攻。在這一過程中,曹魏將領孫觀在猛攻濡須口時,被流矢射傷,但是,孫觀仍堅持奮戰。對於孫觀的勇猛表現,自然獲得了曹操的稱讚。對此,曹操事後慰勞他說:「將軍受到如此重創,卻表現得更為勇猛,你不是應該為了天下而更加珍惜愛惜自己的身體嗎?」於是,曹操當即晉陞孫觀為振威將軍,但是,由於孫觀受傷太重而最終因傷去世。

在曹魏損兵折將的背景下,東吳這一邊,則是繼續調兵遣將。其中,就東吳猛將周泰來說,又一次地率軍來到濡須口參戰。與此同時,中郎將徐盛、偏將軍朱然也都紛紛前來參戰。對此,在筆者看來,濡須的得失,直接關係到東吳都城的安危,這就好像蜀漢不能失去漢中一樣。因此,在第二次濡須之戰中,孫權一方可謂拼盡全力。

當初,蔣欽的部下曾因犯事而被徐盛處死。徐盛由此認為自己和蔣欽有私嫌。到了曹操第二次進攻濡須的時候,蔣欽早已被任命為濡須督,並和呂蒙持軍統領,監督諸將。徐盛時常懼怕蔣欽因過去的事情害自己,而蔣欽常稱讚他的優點。徐盛敬重信服他的品德,與眾人論蔣欽的美德。對此,在筆者看來,在第二次濡須之戰中,東吳將士不計前嫌,團結一致,頗有一番將相和的意味。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呂蒙、蔣欽、周泰等人奮勇抵抗,但東吳軍隊漸漸力不能支。孫權最終於二月退走。三月,孫權派遣都尉徐詳前往曹公營裡請降。對此,在筆者看來,這顯然是因為曹魏的整體實力,要明顯強於東吳,也即後者消耗不過前者。

最後,根據《三國誌》等史料的記載,在第二次濡須之戰中,曹操雖然取得了孫權主動請降的結果。但是,因為東吳將士全力抵抗,曹魏後方不穩等原因,曹操最終選擇接受了孫權的請降,於是引軍返還,遂留夏侯惇、曹仁、張遼等屯駐居巢。從這一角度來看,第二次濡須之戰,曹操僅僅獲得了名義上的實力,從本質上來看,曹操並沒有實現攻佔濡須的目標。進一步來說,這體現出孫權務實的態度,也即為了保住濡須,甘願主動請降,雖然丟掉了面子,卻能保住裡子。

此外,孫權得知曹操批准了自己的請降,大喜過望,並在第二次濡須之戰後,任命呂蒙為左護軍、虎威將軍,任命蔣欽為右護軍,任命周泰為平虜將軍,並接替蔣欽而擔任第二任濡須督。對此,在筆者看來,從孫權的角度來看,儼然認為自己取得了第二次濡須之戰的勝利。所以,這場戰役後,孫權對立下戰功的呂蒙、周泰、蔣欽等將領進行了封賞。與此相對應的是,曹操也在戰後,任命溫恢為揚州刺史,任命蔣濟為揚州別駕。

第二次濡須之戰後,劉備在益州發動了漢中之戰。所以,對於曹操來說,及時從濡須撤軍,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了。對於第二次濡須之戰來說,最終的結果,只能說是曹操和孫權各取所需,點到為止。對此,你怎麼看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