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國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曹操和漢獻帝劉協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臣的定義到底是什麼?曹操曾經是東漢的朝廷官員,早年時期更是剛正不阿,敢於直接去挑戰權貴,仗打宦官親屬,曹操是絲毫沒有留情。而再來看看早年曹操的很多表現,實際上都透露出曹操的忠誠屬性。光和元年時期曹操因為自己的親屬而被免官,後來曹操被拜為拜議郎,還是依舊仗義執言,熱血滿腔。之後曹操從東郡太守的位置上退下的時候,再一次又得到漢靈帝的啟用時,曹操的理想是成為征西將軍。
曹操
如同是曹操在《明志令》裡提到的一樣,曹操從來沒想過要成為梟雄,僅僅希望成為大漢將軍,為國效力的忠臣。後來何進和宦官相爭,袁紹從中進行挑撥,企圖漁翁得利的時候,曹操看透了本質,並且明確地表示殺宦官不需要調用外臣,不需要召見丁原和董卓。結果何進被殺,宦官也被袁氏兄弟殺乾淨,此時東漢岌岌可危,還是曹操在想著辦法控制局面。
等到董卓開始把持朝政,並且提出了廢立皇帝的時候,袁紹的理想是坐擁河北,成為北方的霸主,這一點在東漢還沒有垮台的時候,已經出現在了袁紹的心裡。相反曹操被認為是以後的梟雄,然而曹操卻是第一個果斷回到老家,拉起一支隊伍要對抗董卓的人。而當時的曹操一無所有,只有自己父親曹嵩給的贊助,兵力也不過只有五千。
同樣的在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諸侯們都不敢輕舉妄動,都不肯成為第一個出力的人,此時只有曹操獨自發兵,靠著五千殘兵對抗,實在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典範。失敗之後曹操一樣是保持著忠臣的本色,在袁紹陣營之中,曹操不肯接受袁紹的冊封,也不願意改立皇帝。此時曹操依然是忠臣,堅守著對大漢的最後底線。
曹操
但是這一切卻從迎接漢獻帝劉協之後發生了改變,按照《後漢書》的記載是「自帝都許,守位而已。宿衛兵侍,莫非曹氏黨舊姻戚。」在漢獻帝劉協的身邊,安插的全部都是奸細,漢獻帝劉協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實際上卻不過是一個傀儡。而漢獻帝劉協幾次想要發脾氣,甚至是要和曹操刀劍相向,但是最後以曹操再也不見漢獻帝劉協而告終。所以從此曹操也是告別了自己的忠臣身份,成為了眾人口裡的奸雄。
但是曹操挺冤枉的,在這裡提一個過去的例子,在秦末起義之中,陳勝有一個將領名為周市,周市本身就是魏國人,於是陳勝也就許諾,只要周市打下了魏國的土地,那麼周市就是魏王。但是周市卻不肯,並且說「天下昏亂,忠臣乃見。」;隨後也是五次向陳勝提出,要讓魏國公子魏咎為王。最後陳勝也是耐不住,答應了周市的要求。可見周市真正做到了忠臣的表率,唯有天下混亂,方見忠臣。
而歷史上對忠臣的定義太過廣泛,但凡是在和平朝代,盛世情況下只要是能夠不出格,那麼就是忠臣。所以有時候是時勢造就了英雄。同樣對比諸葛亮身為蜀漢的肱股之臣,在能夠站在權力頂峰的時候,諸葛亮沒有僭越,所以這一點諸葛亮比曹操更為實際。不過這些也並不能怪罪曹操,曹操也經歷了太多太多。
奉天子之後,雖然名號上佔據了主動權,但是一樣引來了四面八方的進攻,身處於四戰之地曹操經歷的是非人想像的。在官渡之戰的時候,看似是一場曹操的勝利反擊戰,但是在絕對實力的對抗下,曹操幾乎是每天都在提心吊膽。首先是煽動周邊諸侯的騷擾,劉備的後插,之後袁紹有開展輿論戰,在曹操首戰失利之後就退守赤壁。
曹操
除了戰場上的交鋒之外,還有著袁紹對曹操的心理戰,不但是派間諜策反,而且還派殺手暗殺。可見就是這樣的環境下,讓曹操不再信任任何人,甚至是每天如履薄冰。在這種狀態下,還有多少人能夠成為忠臣?
年輕時的曹操如同是血氣方剛的少年,一心只是想要為國效力成為忠臣,之後的曹操更像是歷經磨難和滄桑的老人,充滿了智慧和經驗,再然後則是成為了老奸巨猾的狐狸,對誰都不放心,對誰都不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