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孫權稱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三國網小編帶來詳細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孫權是得了便宜還賣乖。下面詳細說說。
公元220年,亂世之梟雄曹孟德(註釋1)去世了,他的兒子曹丕逼著漢獻帝劉協「禪讓」的皇位,以魏代漢,建立了魏國。
公元221年,自詡為中山靖王后人的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建立了蜀漢政權,年號「章武」。聽這國號,就是要打架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旗號,舉國討伐東吳,東吳上下人心惶惶。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孫權沒有選擇跟隨曹丕和劉備之後選擇稱帝,而是向曹丕稱臣,其目的不外乎是想借魏國勢力,幫助其渡過劉備興師討吳的難關。這次表面上孫權是認慫了,但卻讓東吳得到了實惠。
在夷陵之戰中,正是在魏國和吳國的夾擊,促成了劉備大軍的大敗,火燒連營八百里,千萬蜀漢兒郎都成了焦土。
在夷陵大敗劉備後,之前還乖的像貓的孫權就開始跟曹丕耍起了小心眼子,先是答應派遣太子去魏國做人質,遲遲不出發,後來乾脆就玩起了冷暴力。最後曹丕忍無可忍,興兵討伐,卻也沒造成什麼實質性損害。
等到危機徹底解除,孫權終於可以大大方方的稱帝,成為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