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諸葛亮為何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我們知道,在整個三國時期,能夠笑傲天下的人物沒幾個,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

諸葛亮有大才這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的才華不僅僅體現在隆中茅廬中對於時局的分析和未來規劃的展望,還包括對蜀國的治理,以及南征北伐的將帥才能。

那麼,擁有臥龍稱號,一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早早出山,而是要死等一個三顧茅廬的劉備呢,是傳說中的那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是另有隱情?

首先要分析這個問題,要看看諸葛亮出山的先決條件。判斷諸葛亮能否出山的先決條件是什麼,無非是兩點,一個是是否有才,一個是是否有勢。毫無疑問諸葛亮有才,那麼「勢」呢?

   這個「勢」並不單單指勢力,還指有沒有受到察舉。因為漢代選拔官員的制度就是察舉制,要當官必須要受到地方長官的推薦給和考核,比方說舉孝廉,舉茂才等。

當然漢末三國也有很多人沒有經過察舉而任職的,諸葛亮在史料裡也是沒有察舉的記載。那麼有沒有勢力向諸葛亮伸出橄欖枝呢?我們先看看諸葛亮的關係網。

從諸葛亮的關係網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是襄陽大族蔡諷的女婿,荊州牧劉表也是蔡諷的女婿,蔡瑁是蔡諷的兒子。也就是說,諸葛亮通過妻子可以和荊州貴族搭上關係。

這可能就是諸葛亮娶了黃承彥女兒(醜女)黃氏的原因之一。既然諸葛亮有很好的勢力,而且和他還有親戚關係,荊州劉表一定邀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為什麼不出山為劉表做事呢?

原因很簡單,劉表就不是一個幹大事的人。很早的時候劉表就佔據了荊州,還殺掉孫堅,然而劉表為人多疑,喜空談,並沒有什麼統一天下的志向,後來更寵溺後妻蔡氏,使蔡瑁專權。

在和穎川石廣元、徐庶、孟公威遊學事時,這三個人都是忙於把文章精熟,而諸葛亮則只觀看大略。諸葛亮和這三個人說,你們當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三人問諸葛亮,諸葛亮則笑而不語。

   諸葛亮的志向是什麼呢,是幹大事,「每自比於管仲、樂毅」,他經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這兩個人可都是「攪得四方雲雨動,一力助主成霸王」的安天下的風雲人物。

很明顯,諸葛亮的志向非小志,而是安天下。安於現狀,不思進取的劉表自然和諸葛亮自然和劉表尿不到一個壺裡。那麼,江南的孫權,北方的曹操呢,諸葛亮為什麼也不去投奔他們,而是死等劉備呢?

其實也很簡單,管仲是在齊國沒落的時候,發動改革,一舉使齊國成為尊王攘夷的春秋第一霸主;樂毅是在燕國沒落的時候,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連克齊國70餘城;諸葛亮也想做安天下的人物。

曹操此時已基本統一了北方,而且麾下人才濟濟,就算諸葛亮到了那裡,也很難有展現全部身手的時刻,而偏安江東的孫權,內有張昭,外有周瑜,已開發並站穩了江東,在那裡的發展空間也非常有限。

在孫權、曹操那裡諸葛亮都難以施展抱負,就只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劉備了。劉備是個英雄,而且是個落難的英雄,他需要發展,諸葛亮是個智者,他希望能把自己的智慧展現出來。

   所以劉備需要諸葛亮,諸葛亮更需要劉備,就算劉備不三顧茅廬,恐怕諸葛亮也要主動投奔了,因為劉備才是他安天下施展抱負的唯一選擇。那劉備在荊州呆了6年,為什麼諸葛亮一直不去投奔呢?

蘿蔔有兩個猜測,一,劉備剛到荊州時,諸葛亮才20歲,未達「學有所成」的安天下的標準,劉備去請時覺得差不多了。二,可能諸葛亮主動找過劉備,沒有引起劉備的注意,諸葛亮就走了,等劉備覺得諸葛亮重要的時候,才去三顧茅廬。

在《九州春秋》就記載諸葛亮主動投奔劉備,當然真實性存疑,但也是一種可能。至於「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一說法,根本就是偶然事件,不值一提。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