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漢及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生平簡介 歷史是如何評價陳壽的?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蜀漢及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生平簡介 歷史是如何評價陳壽的?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下面三國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簡介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誌》。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張遼、樂進、於禁、張郃、徐晃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跡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主要影響

陳壽的主要著作為《三國誌》。《三國誌》是一部記載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的紀傳體斷代史。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記載了從公元220年(魏文帝黃初元年),到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60年的歷史。

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國誌》尊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誌》的一個特點。陳壽雖然名義上尊魏為正統,實際上卻是以魏、蜀、吳三國各自成書,如實地記錄了三國鼎立的局勢,表明了它們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地位是相同的。

陳壽所著的《三國誌》,與前三史一樣,也是私人修史。《三國誌》書成之後,就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好評。陳壽敘事簡略,三書很少重複,記事翔實。在材料的取捨上也十分嚴慎,為歷代史學家所重視。史學界把《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誌》合稱前四史,視為紀傳體史學名著。

然而,《三國誌》也有其不足之處,不可不注意。在敘事時,除了在某些人的紀和傳中有矛盾之處外,其最大的缺點,就是對曹魏和司馬氏多有回護、溢美之詞,受到了歷代史學家的批評。另外,全書只有紀和傳,而無志和表,這是一大欠缺。

歷史評價

范頵:故治書侍御史陳壽作《三國誌》,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采錄。

常璩:1文王多士,才不同用,孔門七十,科不一揆,百行殊塗,貴於一致。若斯諸子,或挺珪璋之質,或苞瑚璉之器,或耽儒、墨之業,或韜王佐之略,潛則泥蟠,躍則龍飛,揮翮揚芳,流光遐紀。實西土之珍彥,聖晉之多士也。2庶子考古,遷、固齊名。

裴松之:壽書銓敘可觀,事多審正。誠遊覽之苑囿,近世之嘉史。

劉勰: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袁張所制,偏駁不倫;薛謝之作,疏謬少信。若司馬彪之詳實,華嶠之準當,則其冠也。及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也。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