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蜀漢大將王平:征戰三十年經歷上百場戰役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三國時蜀漢大將王平:征戰三十年經歷上百場戰役

導讀:在四川盆地東部的華鎣山脈西麓,有一個古稱宕渠今名渠縣的地方,渠江彙集巴河、州河等無數支流穿越縣境而過,因名渠縣。在縣城西北方向上有一個古鄉鎮,名叫和樂,其名包含有既和且樂的寓意,意味深長。鄉境內山巒起伏、江水環繞、景致獨特。在其西南面,有一個地勢雄奇的小山溝名叫將軍溝。溝四周山脈綿亙、林木蔥鬱、雲煙繚繞,總是披著一層神秘的色彩。這條溝原名王家溝,改稱將軍溝已經上千年歷史了,其千百年來不變的溝名就是為了記住--曾經從溝內走出了一位驚天動地的蜀漢大將軍王平。

走進這條神秘的將軍溝,一眼望去,溝後不遠處的王關山如一條玉帶般連綿起伏,並排整齊的松柏好似武將戰袍上的飄帶,從山頂向兩側延伸。溝正中有一個奇特的小山包名叫將軍帽山,其形狀極似古代武將作戰時頭戴的纓帽,十分傳神逼真。此山原名叫王家山,據多方考證,王平就是在此山前農家小院出生長大,然後出征馳騁疆場一舉成名的。王平成為大將軍後,老家的人們習慣叫此山丘為將軍帽山而不叫王家山了。

王平是三國歷史上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在蜀漢興起過程中浴血疆場,立下汗馬功勞。後又受命於危難之中,據守蜀漢最重要的北方要鎮漢中,被封鎮北大將軍,是三國時代特別是蜀漢後期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著名軍事將領。為事實上諸葛亮去世後的蜀漢北拒曹魏的第一軍事繼位人,蜀漢政權後期的北方柱石。

由於三國蜀漢是一個較短命的王朝,在史書《三國誌》和小說《三國演義》的描寫裡,出現在衰落後期的王平等人物遠沒有先期出現的劉關張和諸葛亮等人物那樣濃墨重彩、讓人記憶,以致同樣的政治軍事人物,給後世人的映像和聯想都各不相同。在其出生地的許多傳奇故事也不被很多外人所知曉。

多年來,關於王平的準確出生地,史學界一直在研究和尋找。王平的出生地在今四川渠縣境內沒錯,史書《三國誌》也曾確切記載王平為古巴西郡宕渠人。而具體在現在渠縣哪個地方,卻沒有很多人瞭解和在意。民國版《渠縣志》載:「蜀漢王平故里--縣北五里許,王關山下」,也不具體準確。近年來,通過相關部門、各方有識之士的多方尋找、考證和核實,四川渠縣和樂鄉將軍溝將軍帽山腳為王平準確出生地是沒有多大懸念的。

王平,出生於東漢獻帝劉協初平年間,約公元190年前後。公元248年在蜀漢北方漢中去世,享年約五十八歲。後主賜其歸葬於南充。如今,王平墓位於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下北塔公園。信奉「青山處處埋忠骨」的王平,其墓地沒有在其出生地故鄉渠縣。

走近王平故里將軍帽山腳,尋找王平舊居的足跡。由於近兩千年的人世滄桑、斗轉星移,古宕渠及王關山一帶在歷史上又多次遭受大的瘟疫和兵匪剿滅,將軍溝數次變得荒無人煙,後又逐漸移居他姓人氏。將軍帽山下王平將軍的老房和祠堂已毀,只剩下一些殘存的老房基石。將軍帽山背後及一周是更高大巍峨的大通濟山、王關山、范家山等大小不等的山脈。山山相連、氣勢非凡,恰似虎踞龍盤。一襲山地下面是小丘帶壩,再前面是玉帶般婉轉流淌的渠江支流流江河。山的巍峨雄奇,水的神秘幽深,加上數千年來經久不衰的傳奇故事,這裡被當地人稱為藏龍臥虎的好地方,甚至被許多風水先生津津樂道。有民間傳說,如果誰能找準其中這塊真地,其後世就要大發大旺、出大人物。依王平的功績和地位,本該樹碑立闕。但王平過世時,處於三國後期,不再允許修闕立碑了。後來,當地人曾在將軍帽山下修有王平祠,現也被毀。由於地勢好,隋唐以後在將軍溝東西兩邊還對應建有的佛教廟宇白馬寺、鳳凰寺等寺廟,「破舊立新」的年代風燭殘年的寺廟也被毀壞;溝兩側還有古石巖洞東陽洞和西陽洞,均為天然石洞,有多少年歷史無法知曉。據傳,王平的童年時代是在這一帶度過的,東陽洞、西陽洞是王平多次遊玩探險的地方。洞內還有許多人類留下的足跡,有古代雕塑、石刻和石器,有古文字記載等,都神秘莫測。關於這塊風水寶地,當地民間有「帝王之氣」一說,其中有一句婦孺皆知的順口溜是,「東陽對西陽,白馬對鳳凰,誰能識得透,子孫出帝王」。

王平艱辛的成長之路

王平是一位「出生奇特、少年坎坷」的傳奇人物。《三國誌·王平列傳》這樣記載: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養外家何氏,後複姓王。隨杜濩、樸胡詣洛陽,假校尉,從曹公征漢中,因降先主,拜牙門將、裨將軍。王平出生於東漢已經衰亡走下坡路的時代,出生時其家境貧寒。少年王平生活充滿艱辛,從小就為衣食所困,只能自力更生,沒能上過一天學。但他雖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卻胸懷有大志。

據考證,王平的父母兩支人都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民族人,居住在古巴西郡宕渠縣一帶賨人的後代,其父姓王家和母姓何家相鄰不遠。賨人是古代「南蠻」古巴人的一支,又稱「板楯蠻」,世代以狩獵和農耕為主要生活方式。據傳說,王平一出世便身帶靈異色彩。王平出生於東漢獻帝劉協初平初年陰曆五月上旬的一天正午。其母王何氏又名何二姑子臨產那天,晴朗的天空頃刻間雷電交加、暴雨如柱。到了正午時刻,突然震耳欲聾的一聲滾地雷聲在王家屋前驚響,大門前側並排的兩棵高大的白果樹被雷電擊中,兩樹腰上均被雷電燙傷還留下碗口大的兩塊印記。這兩棵白果樹當時已有數百年歷史了,樹高數丈,樹冠高大威聳如華蓋,相鄰都覺十分奇異。伴隨這聲驚雷其母一下臨盆分娩,嬰兒王平呱呱落地。驚雷中王家喜得貴子,王家和鄰里都驚奇,也不知是禍是福。為了祈求保一家平安,父母為其取名王平。

可是,王平出生後不久,平父王廬便得下了重病。王家盡力採草藥、請草藥郎中醫治,甚至還賣掉了王家祖上傳下來耐以生存的幾畝林地、幾挑薄田和一些簡單的家業,也請了巫師道士等畫符作法,均不見明顯效果。王家家道愈顯艱難,終於在王平五歲時,其父親去世了。王平隨母親在王家山老屋居住了一段時間,但缺少生活依靠又缺當家人的孤兒寡母飽受白眼和欺凌。同時,古王家山一帶林木參天,獸蛇出沒,常有威脅,生活異常艱難。王平六歲那年,其外祖父何蜀太被迫將其母子接回娘家。為了使王平再免遭外姓欺負,改隨母姓叫何平。

王平的外祖父何蜀太本是當地有名的獵戶,擅長弓射,還會石匠手藝。雖識不了幾個字,在賨人部族也不是大姓家族,但為人和善,一生奉行要交給後人一門技藝謀生的理念,在宕渠邑侯賨王部族中還能勉強維持生計,對王平有一定影響。何蜀太先後共育有三子兩女,王平生母何二姑子在女兒中排行第二。長子何工、三子何叢均隨父從事獵耕主業,兼有石匠手藝謀生,一生較平淡,只能是勉強維持生計而已,唯有次子何展對外甥王平影響較大。何展從小拜當地有名的鐵匠柳魯龍為師學習了鐵匠手藝,一年四季走鄉串戶為賨民部族人鍛打和修理獵耕和石工用具等。鐵匠柳魯龍和賨族知名的馱馬道人吳魁是結拜兄弟。由於古蜀道崎嶇難行,道人吳魁長期愛牽一匹騾馬馱包袱傳道而成其名。其從小走南闖北練就了一身硬武功,很有本事,據說還操練過漢靈帝御前衛士,因忠於漢室卻被宦官排擠得不到重用,被迫回鄉傳道,遠近都較聞名。通過師傅柳鐵匠引薦,吳魁也傳授了些武功給何展用於防身。

東漢末年是一個亂世,皇朝傾頹,梟雄當道,軍事割據成風。雖然地處巴蜀的古益州交通閉塞,但常是疫病肆虐、匪盜出沒、民難安寧。中國古代南方古賨人以山林為主要居所,主要靠狩獵為生,驍勇善戰是古賨民族的天生秉性。古賨人曾助周武王討伐商紂王衝鋒陷陣走在最前頭,破敵立功,史載「歌舞以凌殷人」,名震一時。在亂世中練就一身武藝是賨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崇武尚義更成為了賨人一種風俗。

王平從小就對姜太公輔佐周王朝、楚漢項羽劉邦相爭等英雄故事入迷,很敬佩英雄。雖出生坎坷,但從小立志,一定要幹一番大事業,為家族爭氣。是被眾人驚歎的「吃苦耐勞、藏志於心」的少年奇人。他隨母回外祖父家改名何平後,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一心撫養何平成人。在一個社會動盪的時代裡,人人都難自保,其母子在何家也沒有多大的地位,僅靠外祖父給的點莊稼地自己種,生活依然艱難。稍大,何平便跟隨二舅何展學習鐵匠手藝。何家人幾乎都沒文化,何展也只是向道士學了幾個字,他除了把自己僅認識的十餘個字教給王平外,還主要傳授武藝給王平。王平因自幼喪父,受盡甘苦,具有忍耐力。學手藝專檢重活幹,不叫苦累。且王平天生就有一身蠻力,舞錘弄棒的鐵匠活一點就會。特別是馱馬道人吳魁通過柳魯龍發現王平的天賦後,主動提出收其為關門弟子,專門傳授其武功。並帶著小王平出遠門,增長本事。王平曾和師傅一道曾多次往來於巴西諸郡與漢中之間,對古益州今四川東北部和陝西南方一帶的地形和風土人情較為熟悉。

王平十八歲成人時,便「武功過人、力能舉鼎」。不要說常人,單人對付十餘山匪等也不在話下,家族內外均被稱道。在其外祖父的主導下,王平回老家王家山邀請王家宗姓族人聚會,在王家宗姓祠堂舉行儀式,宣佈王平改回王家本姓。名由何平改王平,取字子均,開始成家立業。

王平練武時對十八般武藝都有涉獵,但主攻刀術。為了讓其既練武功又修武德,馱馬道人讓其「動舞刀槍、靜則面壁」,即煉刀槍劍戟後就練靜功,危襟正坐,修煉心志,學會忍耐,以減少練武人處事的魯莽與浮躁,這些都影響著王平的一生。王平武功刀法主要練就的是八卦刀法,貫用一口大刀,重約一百五十斤,按現在的計算也有九十多斤。而王舞刀時「用刀織網、呼呼生風,人在其中、滴水不進」,讓人驚奇。被賨王首領宕渠邑侯杜濩看重,選在身邊做護衛,不離左右。當時宕渠賨人首領杜濩與巴七姓夷王樸胡等少數民族均是依附漢中張魯的。這才有了王平 「初出茅廬,曹操看重」的人生起步。

公元215年,即建安二十年年初,張魯在陽平關被曹軍攻破,退往賨民首領杜濩處。公元216年,曹操打著漢室丞相的旗號佔據漢中,張魯率眾降。曹操回洛陽繼續招兵買馬,隨後王平隨杜濩、樸胡等到洛陽,均被封賞,杜濩被封為巴西侯、樸胡被封為巴東侯。隨行王平也被曹操看中,委任為代理校尉,隨軍作戰。

但是,影響王平人生最關鍵的一步卻是「身歸蜀漢,劉備提拔」。公元218年夏秋,已取得益州的劉備聽從黃權之計,興兵進取巴西和漢中,擊敗杜濩和樸胡等族兵後,佔據巴西全境,繼續進軍漢中。王平這時也隨從曹操征戰漢中。因對漢中地理熟悉,王平自薦後隨行,被曹操重用,任命為魏將先鋒徐晃的副將。漢江之戰前鋒主將徐晃紮營布寨不聽熟悉地理的王平勸言,渡過漢江紮營,失去退路後兵敗,返營而又欲責殺王平,王平憤然星夜放火燒營,渡過漢江投奔蜀漢趙雲營寨,趙雲勝而得將,甚是興奮,將「本地通」王平引薦給劉備。《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寫到,當王平歸降蜀漢後,王平不僅武功非凡,顯示出巨大的韜略,還能「盡言漢中地理」。劉備大喜曰:「孤得王子均,取漢中無疑矣」。遂命王平為牙門將,領嚮導使,隨軍征戰。

王平卓越的軍事才能

王平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是「隨軍北伐,街亭顯名」。即在「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千古傳奇中,與馬謖形成對比,當了正面典型,然後從默默無聞的後台走上了更大的軍事前台。王平歸隨蜀漢以後,最初地位還不高,為牙門將,但出生低微的他總算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剛隨劉備之初,在爭奪漢中及上庸諸郡的戰役裡,王平對地理的熟悉、對事理的判斷等軍事才能不斷得到顯現,他不僅自己勇武,還善待士卒,善於帶兵打仗,深得蜀方將士喜愛。

公元219年,穩佔漢中的劉備在部屬的擁戴下,順利當上了漢中王。公元221年,即曹丕廢漢獻帝劉協立魏稱帝第二年,漢中王劉備在接連失去關羽、張飛等臂膀而悲憤交加的情況下,在成都恢復漢室正統稱帝。大赦天下的同時,還大小官員,一一升賞。王平也被提升,正式稱為偏將軍了。隨後,劉備繼續開始他為兄弟報仇和統一天下興復漢室的事業。公元223年,劉備在為關羽張飛報仇而發動的對吳戰爭中失敗,退兵回到蜀國。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慶奉節)病逝,才有了劉備白帝城托孤和以後諸葛亮帶兵北伐馬謖失街亭的故事。

《三國誌·王平列傳》:「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捨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丞相亮既誅馬謖及將軍張休、李盛,奪將軍黃襲等兵,平特見崇顯,加拜參軍,統五部兼當營事,進位討寇將軍,封亭侯」。

建興六年,即228年,諸葛亮為輔遺孤蜀漢後主阿斗,完成先帝劉備統一中原的夙願。第一次親自帶兵北伐,兵出祁山,今甘肅省西和縣西北。派參軍馬謖為先鋒把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而命對漢中一帶地理較熟悉的王平做北伐先鋒副將,隨同去把守街亭。馬謖和王平帶領人馬到了街亭,張郃也正帶魏軍從東邊開來。馬謖察看地形後,自恃才高,紙上說兵,決定背水一戰、捨水上山,硬套背水一戰、讓士兵在無退路的條件下死戰的計策,但是他忽略了其它相關的天時地利人和等問題。王平認為這是冒險之舉不可行,與魏軍作戰,是北伐統一中原,不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時機,一再勸阻,馬謖不聽。王平只好請求馬謖撥給他一千人馬,讓他在山下臨近渭水旁邊的地方駐紮為策應。魏將張郃引軍到來,見馬謖在山上紮營,便率兵將馬謖部包圍起來,切斷山上的水源。馬謖所帶蜀軍斷水幾日,人心惶亂,張郃縱兵進擊,大破蜀軍,馬謖部下士卒紛紛離散。只有王平所率一千人馬,穩守營盤。王平見馬謖兵敗,命令士兵們拚命擊鼓,堅守不動。張郃懷疑有伏兵,也不敢逼近。王平乘機整理部隊,收容各營散兵,從容撤回。街亭之戰魏將張郃也算對蜀軍報了在宕渠八濛山敗於張飛之手的一箭之仇。

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揮淚斬了蜀中著名將領參軍馬謖,成為了千古傳奇。同時還斬了與馬謖一起推行錯誤軍事佈署的張休、李盛,並剝奪黃襲兵權。對有獨到見解的王平卻特加褒獎,提升他為參軍,統五部「無當」監,兼營日常軍事事務,進位為討寇將軍,封亭侯,得到了重用。「無當」,是當時蜀軍建立的一支勁旅,主要由少數民族勇士組成,很有戰鬥力。取名「無當」,意思是該軍精銳勇敢,故無人能當。而王平能當此任,這在當時,屬於越級陞遷和重用。正如後人評論的那樣:「王平身為漢軍之別將,戰前力主良謀,後又面對危局,力避損失,化險為夷,升賞亦當。」

隨後王平不斷戰功卓著,又「位顯漢中,平安三侯」,在蜀漢一舉成名。《三國誌》又說:「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十二年,亮卒於武功,軍退還,魏延作亂,一戰而敗,平之功也。遷後典軍、安漢將軍,副車騎將軍吳壹住漢中,又領漢中太守。十五年,進封安漢侯,代壹督漢中。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住沔陽,平更為前護軍,署琬府事。六年,琬還住涪,拜平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漢中」。

第二三次北伐,王平隨諸葛亮征戰,常為諸葛亮提供地理情況和軍事建議,多被採納,深得喜愛。公元231年,諸葛亮帶兵第四次北伐。包圍祁山,命王平駐守南圍。魏國大將軍司馬懿與諸葛亮旗鼓相當,拚命相向、各為其主,想迅速擊敗蜀軍,而命魏大將張郃以數萬之眾進攻王平。王平人少,卻「以靜制動」、「以逸待勞」,堅守不動,搞消耗戰。張郃久駐不能取勝,當魏軍人疲馬乏、糧草殆盡後,全部無功而返。王平士卒絲毫無損,立下功勞。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帶蜀漢軍第五次北伐。當年8月,諸葛亮病死在武功五丈原軍中。諸葛亮死後,在蜀漢陣營中,能臣武將越來越少。而據史學家分析,黃忠、魏延、王平是當時蜀國三元唯一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諸葛亮之死,給蜀軍帶來了重大的損失,加之軍糧將盡,這使蜀軍不得不退兵漢中。蜀將魏延素與楊儀不睦,諸葛亮一死,魏延便藉故為亂。當時的情況是,諸葛亮剛死,蜀軍人心不穩,魏延不聽調度,率部先行南歸,燒絕閣道,佔據南谷口,派兵迎擊楊儀等人。楊儀則命王平居前,抵禦魏延。王平一上戰陣,便大聲叱責魏延的軍士,辭色凜然:「諸葛公剛死,屍骨未寒,你們竟敢如此無禮!」。魏延的手下本來就覺得魏延理虧,經此一喝,心裡愈發明白。於是紛紛離散,各奔東西,再沒有人留下來給魏延賣命了。魏延無奈,只好帶著兒子和幾個親信逃奔漢中。後來,魏延被馬岱所殺。王平在關鍵時刻,施展攻心計,一戰就擊敗魏延而定大局。這在那非常時期,是極大的功績。

不久,王平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壹駐紮漢中,兼任漢中太守。公元237年,建興十五年,王平被封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史稱王平「平安三侯」的威名就此形成了。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駐沔陽,王平任前護軍,代替管理大將軍(大司馬)府中事務。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蔣琬病重,回軍駐紮在涪縣。任命王平為前將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春,魏帝命曹爽進攻蜀國。由於形勢變化,王平沒有採納堅守不出的建議,而是主動出擊佔據興勢山,最終擊退魏軍。這年3月,曹爽到長安,發兵十餘萬人,與夏侯玄一起從駱口(今陝西周至縣西南)進入漢中。漢中守軍不滿三萬。諸將聽說魏軍襲來,都大驚失色。《三國誌》言,有人提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王平說:「這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

將領們對王平的意見持懷疑態度。只有護軍劉敏跟王平的看法一致。於是,劉敏就率領自己的部下趕去佔據興勢,在那裡張起許多旗幟,橫亙百里遠近。曹爽兵到興勢,被劉敏部阻住,無法前進。這時,關中及氏羌騷擾,曹軍軍需給養不能供應,牛馬驢騾多死,百姓號泣於道路。而涪縣蜀軍和費禕的援兵也及時趕來,曹爽只好引軍退還。

在此過後的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漢中在王平治理下已經從軍事無人區達到蜀漢時代的鼎盛時期,史書稱「男女布野,農谷棲畝」。王平文治武攻的才能得到充分體現。當時,到蜀漢後期的軍事局面是,鄧芝在東部,馬忠在南部,王平在北面。對整個蜀漢而言,王平獨擋重要的北方,漢中地位對蜀漢生死攸關,可見王平當時軍事地位的重要。公元246年 ,魏將徐質率部犯蜀,王平親自率隊出戰與徐質交戰,由於年事已高,不慎受傷。公元248年 王平因傷病醫治無效離世,據傳其去世時58歲,走完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其兒子王訓被詔封繼嗣。

王平是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

「家貧出孝子、國難思良將」,王平是一位愛鄉愛國,能利用機遇、奮發圖強的人;他有忠有孝,立志報效家國,是一位「忠孝兩全」的「忠臣」和「孝子」。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王平出生貧窮,又多災多難。但練就了心志堅韌、學會了忍受忍耐。他為謀生計學鐵匠、練武功,從小吃苦,沒有正式上過一天學。千錘百煉,歷經苦難卻成就了王平的事業。王平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在童年艱難的生活中,王平深受母親的教育影響,懂得「忠孝」二字的意義所在。在家族裡,「孝」字當頭,不計恩怨,侍奉外祖父、母親大人等親人到老。作為少數民族賨人的後代,在賨人部族裡,他善惡分明,不怕犧牲。初出茅廬就被宕渠邑侯看中,敢於擔當,被選為護衛。他是賨人中的佼佼者,是自己民族和生養他的宕渠土地本身的驕傲。

王平鍾愛生養他的這片土地,一生對蜀漢忠貞不二。他隨張魯杜濩到洛陽更大的環境裡後,被曹操看重,成為一名代理校尉開始,一直都是心歸漢室正統的。當時,漢獻帝劉協在位,曹操打著漢相旗號,王平最初降曹並不是背叛漢室正統。公元218年,追隨曹操參加漢中之戰中歸降劉備。既算回歸故鄉益州,也算回歸漢室宗親,為興復真正的漢室盡力效忠的。在以後的三十多年間,王平經歷大小戰役上百場,面對刀與槍、生與死的考驗,其對漢室的忠心得到淋漓盡致地表現,其愛鄉愛國、忠孝兩全的個性特徵得到充分體現。

《三國誌》言,王平「忠勇而嚴整,鹹以所長,顯名發跡,遇其時也」。改朝換代的戰亂往往是一代或數代人的劫難,廣廈傾頹、生靈塗炭,視人命常為草芥,常讓後世慨歎。而伴隨戰亂而來的「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大劫難到來也不會以老百姓的意志為轉移,但這些無法逃避的生死場卻也往往成為考驗和洗禮英雄人物的涅槃。「成功總屬於那些有準備的人」,縱觀王平的人生起步,他遇上了那個急需文武將才的時代。他沒有條件上學,不能準備文化知識,是一大遺憾。但他準備了志向,準備了報效家國的情懷,準備了武功家底,準備了眾人擁戴的社會基礎。他有忠有勇,能揚長避短,能把握機遇。

王平是一個文盲,卻「文盲武治」,被稱「堪蕭何之用」。王平一生幾乎不識字,少文卻不魯莽,是一位難得的文盲帥才。據史書《三國誌·王平傳》記載:「生長戎旅,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王平一生戎馬,不會寫字。但是,經他口授、別人錄寫的公文書函,卻都有見地、有條理。據記載,他無論是行軍途中,或是駐守營地,總是讓人給他念《史記》、《漢書》中的本紀列傳等給自己聽。別人給他念完後,他不但能完全記憶下來,並能對每一個人物的得失、優點與缺點作出評價,從中吸取教訓。

王平「愛護士卒、體恤百姓」。王平一生領「無當軍」多年,他所帶領的大多是少數民族勇士,他愛護士卒、不棄傷病、不分貧賤,妥善安置陣亡將士家小,深得部下擁戴。他所帶士兵作戰勇猛、讓敵膽顫。他銘記童年痛苦,體恤下層百姓,不做不切實際的空想,治軍治政的措施都切實可行。他曾把荒無人煙的漢治理得井井有條,從軍事無人區變成人丁興旺、物產豐沛的富庶區,達到蜀漢管轄下最鼎盛的時期。

王平對賨人及整個蜀漢軍隊都產生過影響。雖然在那動盪的時代裡,王平能為家鄉做的極少,但在王平等人帶動和推薦下,蜀漢少數民族青壯年更加尚武愛國、從軍成風,還出現了王平、馬岱、句扶、廖化、張翼、張嶷蜀漢後期「六小虎」。如與王平同為巴西郡漢昌人的句扶,忠勇寬厚,屢立戰功,名聲爵位僅略遜於王平,官做到左將軍,封宕渠侯。後來,又有張翼、廖化並為大將軍。巴西郡強將不斷湧現,成為了蜀漢後期武將的搖籃。於是,當時的人們便說:「蜀漢前有王、句,後有張、廖」。王平「遵守法度,說話嚴正,從不戲謔」。他常常牢記師訓,作戰間隙,「從早到晚,正襟危坐」,靜心修煉和思考,一點也沒有普通練武人的魯莽和浮躁,以致他一生在軍事指揮上幾乎沒有過重大失誤,近乎完美。特別是在蜀漢後期複雜的政治鬥爭壞境中,他遵守法度,處世為人中規中矩,與蜀漢上中下各色人等的關係都處理得較好。同時,隨時保持莊重的神情,不多言多語,更不苟言笑,也讓部下很敬畏。

王平處事為人因人而異,有獨到之處。他雖沒有達到「外圓內方」的最高境界,但他和不同的人相處採取了不一樣的技巧。遇上性格太過相似的強勢領導時,不硬頂撞,選擇走人。在曹魏徐晃手下當差,二強相遇,不得見容。在《太平御覽》裡有記載:徐晃性嚴,驅使將士不得閒息,頗有「周亞夫之風」。而王平忠勇而嚴整,所以受到排擠。王平選擇的是另擇高明,一走了之。

遇上不如自己卻一意孤行的領導時,陳述觀點,盡好本職。公元228年,王平被諸葛亮安排給馬謖做先鋒,協助守街亭。馬謖缺少好領導的素質,剛愎自負,不聽人勸。王平的做法是,該反對的反對,該堅持的堅持,領導不採納正確意見,那就退而求其次,埋頭做好自己的分內事,盡自己所能將損失降到最低。街亭一戰,馬謖徹底失敗了,王平卻受到重獎。 遇上實力相當的強勁對手時,司機出擊,毫不含糊。諸葛亮去世後,魏延有沒有真的造反,真實歷史無法考證,還不能只看小說裡的描寫,但王平清除魏延卻是事實。在諸葛亮剛死,軍心嚴重不穩的情況下,魏延各自為陣,擅自行動,分明是在拆蜀漢的台,這是「親者痛、仇者快」的行為。就軍事才幹和個人功績影響來說,魏延當時比王平還厲害。從某種角度看,魏延也是王平前進的最大競爭者,姜維此時的威望對王平還構不成威脅。王平是借助時機用智慧清除了魏延。

王平是一個有多種經歷、眾說紛紜的人物。如果用辯證法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人無完人,王平也不例外。他雖然在政治和軍事上幾乎沒有犯過錯誤,但性格上仍有缺陷。歷史上,王平有一個不被後人認可的性格特徵,叫「自輕」,通俗地說,就是缺乏自信。關於這個性格,陳壽直言不諱地評價:「然性狹侵疑,為人自輕,以此為損焉。」由於王平早年生活受的挫折巨大,又不識字,面對蜀漢的後期局面,他不苟言笑,日益內向,甚至變得十分「自輕」。特別是在劉關張、諸葛亮等相繼戰死或去世,後主阿斗又是一位難擔當完成蜀漢統一天下大業重任的黯弱皇帝,蜀漢越來越不景氣的條件下。當大政治局面無法改變,臣子無回天之力時,王平變得越來越謹小慎微,性情愈顯「狹隘多疑」,常鬱鬱寡歡。被稱「柔性有餘、剛性不足」。對自己沒有自信,對未來缺少信心。也許他真的預知蜀漢的滅亡在所難免。

王平死於漢中,被臨時安葬漢中。後來墳墓也遭遇了遷移,後主同意將他的墓遷移到了南充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褲少偉男」。中國人兩千多年前就得出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結論。但其苦難的童年生活、曲折的少年奮鬥,再到驚天動地的民族英雄、鎮北大將軍,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事物總充滿著辯證法則,天災人禍人人都不期望,但無意之間的苦難也許是成功人生的最好的良方和最好的老師;天生的優越條件也許很讓人羨慕,但對於成功的人生未必都是好事,富貴發達後陶醉懈怠、不會把持而衰落,「紈褲子弟」不懂得珍惜而不肖敗家的事例屢見不鮮。人生不必刻意創造苦難,但當無法迴避和繞開時苦難時,一個堅強的人,卻要敢於面對和挑戰苦難,也許這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亂世出英雄」,但「英雄」的稱號總是屬於那些有遠大志向的人。王平是從東漢末年的亂世和磨難中走出的情系家國而功勳卓著、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對生養他的這片土地和百姓的深愛是他人生最真摯、最樸素的愛。生於宕渠、死於漢中、葬於南充、魂在蜀漢,是英雄王平一生的寫照。

如今王平墓位於南充市高坪區永安鄉臨江村鳳凰山下北塔公園。長方形土墓前有一石碑,上書「漢將軍王平之墓」。神秘的王平故里、傳奇的八濛山古戰場、平靜的大將軍王平之墓都成為了川東三國遺跡旅遊線上的主要景點。太陽朝升暮落,百川奔流不回。家鄉將軍溝在牽掛,鳳凰山巔的白塔在眺望,北塔公園裡鎮北大將軍王平的英塚平躺靜臥。那日夜奔流滔滔不絕的嘉陵江水,同樣在緬懷這位傳奇將軍,似乎在吟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的千古傳奇。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