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曹丕和劉禪的才能、性格與命運

站內查詢

請輸入關鍵詞:

三國趣話

比較曹丕和劉禪的才能、性格與命運

    作為兩大梟雄曹操與劉備的後代和繼承者,曹丕與劉禪在《三國演義》中都是被作者基本貶抑、否定的角色:前者與兄弟爭位,又逼漢獻帝劉協「禪讓」;後者昏庸愚昧,最後降魏,葬送了父親奮鬥大半生創下的基業。與曹操、司馬昭一樣,他倆也各自為現代漢語貢獻了成語或俗語、歇後語:曹丕貢獻了「煮豆燃萁」,劉禪貢獻了「樂不思蜀」,而這倆成語都不是誇他們的。

我們這裡暫且撇開《三國演義》擁劉反曹傾向及正統觀念,單從個人修養與性格、才能方面論這倆「官二代」的優劣得失。

論個人才能和修養,曹丕完勝。能在激烈的兄弟相爭中取勝,固然與其智囊分不開,但也可證明曹丕本人心智謀略出類拔萃。曹丕的文學才能早有公論:《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經典文獻,其《燕歌行》是現存最早最完整的的七言詩。而劉禪這方面與曹丕有天壤之別。

曹丕的文才不同於其弟曹植。曹植是才思敏捷,詞采華茂;曹丕詩作則都直率樸實得像是兩人對話(「率皆鄙直如偶語」),說話貴人語遲,深思熟慮後才一字一頓慢慢道來,不追求先說搶答(「慮詳而力緩,故不競於先鳴」)。這樣的人一看就是做大官的料。

曹丕自己有文化,也重視國家的文化工作。他提倡儒學,團結了包括建安七子在內的一大批文人。他把文章視為「不朽之盛事」,視為克服生命有限性的方式。而劉禪呢,他的一些詔書是不是他自己寫的難說,而他治理下的蜀漢「國不置史,注記無官」,導致「行事多遺,災異靡書」,在文化建設方面存在諸多不足,也說明他們家沒文化底蘊。劉禪投降時向鄧艾辦交接,賬目交代得清楚,那是劉備過去賣草鞋重視記賬的習慣保留了下來:劉備賣草鞋賬目清楚,劉禪賣國也賣得賬目清楚。

劉禪的有些缺點,該怪他爸:

首先,人家曹丕的爸爸本人就是大詩人、大文學家,而劉備本人缺乏文學才能。如果是和平年代,劉備可以教阿斗學編草蓆草鞋。戰亂環境中,劉爸那點手藝就用不上了。

再者,劉禪腦子不是特別好使,與劉備當年在長阪坡摔孩子那一下恐怕也有些干係:儘管劉備胳膊長,摔的時候也不會特別用力,但總不是輕輕放在地上的吧?摔過之後,小阿斗是不是腦震盪了,當時沒去醫院檢查。老劉這一動作使他為現代漢語留下個歇後語,同時也可能給孩子留下了點後遺症。

第三,劉備對培養下一代不如曹操重視。曹丕很小的時候,曹爸爸就給他請家庭教師,教他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學寫詩作文、學騎馬射箭。而劉備呢,一遇危難就把老婆孩子拋下,哪還顧得了給孩子請家庭教師?劉備疏於子女教育,當然有客觀條件限制因素,也因他本人認識不到教育(特別是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劉備文才不行,演技卻是一流:他特別能掩飾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喜怒不形於色;而需要時,又說哭就能哭出來。這種表演才能劉禪是不是被遺傳了,可有兩種解釋。判斷的分歧,主要來自下面一件事:

劉禪被俘後的一次宴會上,當司馬昭問他是不是想念故國時,他回答:「此間樂,不思蜀」,從而留下個成語。在他起身上廁所時,他原來的臣屬郤正跟出來偷偷提醒:「司馬昭要是再問你這個問題,你就流著淚說:『我祖墳在蜀地,所以無日無時不在思念故土。』這樣司馬昭就會放你回去了。」劉禪記下了。酒喝到微醉時,司馬昭果然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照著郤正的囑咐回答了,但想哭卻哭不出淚來,只好閉上眼。

司馬昭說:「這話怎麼聽起來像是郤正的話啊?」

劉禪驚得睜開眼說:「確實是他教我說的。」

惹得大家都笑了。司馬昭因此喜歡劉禪的誠實,不再懷疑他有復國的念頭。對此事,《三國演義》的看法是劉禪無能又無情,是個庸才無疑。依照此說,劉禪就沒能繼承劉備的演技:劉備絕不會哭不出眼淚。

也有人對此作相反解釋,認為這是劉禪大智若愚,故意裝傻、裝無情。這樣做,為的就是不讓司馬昭猜疑。若按此說,則劉禪的演技又超過了其父,達到更高境界。

但即使說劉禪演技高超,也不能說明他有多少治國才能。否則,何以最終做了亡國之君呢?何以後期那麼寵信小人黃皓呢?

若說劉禪「傻人有傻福」,會更貼切些。他執政初期,碰上了有治國才能而又沒有個人野心的賢相諸葛亮。他尊重乃至崇拜諸葛亮,應是出於真心:如果不是這位「相父」替他撐持,蜀漢恐怕早就亡國了。諸葛亮替他鞠躬盡瘁、南征北戰,他樂得在後方享受安樂。

不要以為後主傻乎乎就一定善良,他殺起人來也夠心狠手毒:大臣劉琰的妻子長得特別漂亮,有一次進宮去見皇后,皇后把劉妻留在宮中住了一個月。妻子回家後,劉琰懷疑她與後主私通,就把手下軍士集合起來,把妻子綁了,讓士兵拿鞋底抽打妻子的,抽了好幾十下,打得妻子死去活來。劉禪聞聽大怒,就命人把劉琰斬了。這醋罈子劉琰又窩囊又狠,最後賠了夫人又送命。

劉禪一生有諸多疑點:有沒有被摔後遺症是其一,「樂不思蜀」真假難辨是其二,劉琰妻一案是其三。

劉禪的先後兩任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小說沒交代張飛女兒長得咋樣,依據其父推測,應該是黑臉大眼睛。大眼不一定好看,何況很有可能性格也像張飛一樣暴。恰巧劉妻又長得極其出色,又進宮一個月沒回家,不由得劉琰不懷疑、不吃醋。但他忘了,他打自己妻子的臉,就等於打皇上的臉啊。劉琰被殺之後,劉妻是不是歸了後主,無從查考。但劉禪對待比他弱小者時也非善茬,這是可以肯定的。

劉禪亡國而得善終,就他本人來說是件幸事,對成都人民也不是壞事,但對劉備、諸葛亮等人來說,這是極大的不幸:他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這麼被自己的「紅二代」給斷送了!沒便宜曹魏,卻成全了司馬氏家族。

劉禪隨遇而安的性格,與其天性有關,也是從小的經歷逐步磨練而成:在趙子龍浴血廝殺時,他能在其背上熟睡,這是天性;按一般人說,從小沒了親媽,隨父親顛沛流離,遇到這樣的不幸,若無這種性格,大概會很痛苦。

他沒有治國才能,倘若非要勉強做為,提出個什麼口號或理念讓大家為之折騰,他自己活得累,百姓也跟著遭罪。

敏感的曹丕大概活得比劉禪痛苦。文學家的氣質使得曹丕天性多思善感。他很年輕時就總考慮生死的問題,在留傳後世的《與吳質書》、《典論·論文》中屢屢發出生命短促之歎。但痛苦促使他對生命意義有更深層感悟,也使他獲得創作靈感,留下不朽文章與詩篇。

作為個體生命來說,劉禪與曹丕都忠於自己的天性,做了自己能做和該做的事情。如果用小曹的標準要求小劉,小劉會很難受;讓小曹像小劉那樣過,他寧肯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三國趣話
三國蜀漢
三國曹魏
三國東吳